
1月25日,张家界武陵源的猴,避风雪。供图/武陵源景区

1月6日,岳麓山冰凌。图/记者常立军

太阳运行至南回归线的这一天,是冬至。
这是太阳离湖南最远的一天,此后,它将慢慢向北回归线移动,然而,湖南的寒冷却并未因此到达极致。由于大气环流的原因,冷空气的的南流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冬至之后的一个多月,从北方来的寒潮,依然不断地侵袭着这里,湖南,依然深冬的低温中潜行。
湖南冬天的平均温度,如果只看数值,并不怎么吓人。按照气候学上连续五天或五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等于零度的标准,湖南各地大多数地方的大多数年份,并无严寒。我们最常面对的并不是严寒,而是平均气温低于5度的冬冷期。
这是一种“面目猥琐”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天空、城市、郊野、山川,多是灰暗阴沉的存在,没有清晨也没有傍晚,世界仿佛固化成了一种不变的形态,湿冷的空气让人们有一种身陷冰河的感觉,甚至黑夜的深沉都远胜过这种晦暗,每个经历过湖南冬冷期的人大概都会有同样的感慨。
很多年前,我从北方来到湖南。那时,我对湖南气候的了解,无非就是基于对南方的一种肤浅理解,大概就是春季雨水多,夏季炎热,秋冬也不会太冷而已。然而,在湖南的第一个冬天,我就几乎被击垮了。那种带着湿气和寒气的双重攻击,让我这个北方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冷感。
很多年后,我已渐渐适应湖南的这种湿冷感,却在城市中无法感受到它的美。城市的冬天阴沉灰暗,让人抑郁。有一句流行语概括得极为精辟:任何不以下雪为目的的冬天都是耍流氓。是的,直到有了冰雪,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全然的美丽新世界。在我来到长沙的第二年,2月底的长沙忽然下起了雪。雪下得很大,漫天飞舞,狂野不羁,作为一个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我居然和很多南方人一样面对大雪欣喜若狂。
冰雪是南方冬季里最好的自然礼物,让我们在抑郁中看到希望。
即便没有雪,有冰凌也可以原谅这昏暗猥琐的冬季。2018年的1月,我离开城市来到山上,看到了一个玉树琼枝的冷酷仙境。它美得让人惊叹,它甚至比雪景更美。雪景是简约的艺术,让一切变成意境抽象的简笔画,而冰凌,则让一切在凝结中升华成水晶般的艺术品。那些依然青葱的枝叶,甚至花朵,都被冰雪凝结成自然的艺术品。因为冰雪,地处南方的湖南有了一种“冷艳”的气质,在此之前,人们也许更多地把湖南的气质定义为“热烈”,或其他。
冰雪对于南方而言,是稀罕之物,然而有时也会多到失控。
2008年1月的那场特大冰灾,我是亲历者。即使是住在省会长沙,我依然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破坏力,更不用说那些在冰雪中沦为孤岛的城市和乡村。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冰雨和大雪感到绝望。
此后的十年,湖南的冬天偶有冰雪,美且短暂,保持着一种令人怀念又不至过度失控的理想状态。今天,距离当年那场造成了严重伤害的冰灾,整整已过去了十年。关于那场灾难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责编:印奕帆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