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市民、游客来到湖南烈士公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权 陆嘉琪 彭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湖湘儿女舍身为国,前赴后继,他们所作出的牺牲惊天地泣鬼神,三湘热土浸透着英雄的碧血。
据统计,自1927年到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有370多万人。其中,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人,其中有名可查的有15万多人。
毛泽东主席一家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生命;何长工家族中包括妻儿在内的30多名亲属惨遭杀害;贺龙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50位!平江一个当时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从1921年至1949年,全县先后有23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1000多名。
数以百万计的先烈,没有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们的牺牲,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让渴望摆脱屈辱的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为着救国救民的真理
【特写】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
写信人叫陈觉,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作为省委特派员,陈觉参与指挥中共湘东特委和醴陵县委组织的“醴陵年关暴动”。因叛徒出卖,1928年4月,他与妻子赵云霄分别在长沙和常德两地被捕。同年10月,陈觉在长沙牺牲。年仅21岁。
几个月后,赵云霄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毅然走上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她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
【长镜头】
盛夏的湘东,暑气腾腾。
在陈觉的家乡,醴陵烈士陵园中竖立着这对革命伉俪的铜像,夫妻二人紧紧相依,举目前方。
“让人痛惜的是,两人的小宝宝在当时的条件下,并没有健康生存下来。在陈觉赵云霄就义后不久,便也离开了人世。”醴陵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杨云志说,“每每讲到他们的故事,我总忍不住流泪,而参观者也是眼含泪花。”
在陵园陈列室的墙上,两张俊朗清秀的黑白照片,引人注目,照片的主人公是张挹兰和李家珍。
其中,张挹兰是同李大钊等19位革命者一同赴死的英烈。在先后登上绞刑架的20人中,她是最后一个受刑的,也是唯一的女性。
反动当局对张挹兰讲:“你年纪轻轻,又是个女流之辈,只要你说一声以后不干了,就放你出去。”又说,他们都死了,没人知道你说些什么……但张挹兰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地走上了绞刑架……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广为传颂的名篇,而李家珍便是与刘和珍一同遇难的学生之一。1924年夏,李家珍考入北京大学。他曾异常兴奋地对同学们说:“求学得所,夙愿已偿,将来为国除妖,登民衽席,必当其任。”
就是怀着“为国除妖”的壮志,1926年3月18日,他参加了中共北方区委组织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在游行请愿时被段祺瑞政府的军警射杀,年仅21岁。
陈觉夫妇、张挹兰和李家珍,除了是醴陵同乡,他们身上还洋溢着一种共同的气质:青春。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青春注定是一抹亮色!
在很多革命遗址参观,墙上一张张肖像照下是简单的生平介绍,看得越多,心愈发揪得生疼。
他们生卒的“卒”,大多是1928、1929、1930、1931……这些在20多岁、30岁出头就牺牲的烈士,永远凝固在一张张清晰度并不高的黑白照片中。有些人,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这群年轻人,在当时,大多是社会的精英:高学历、家境优裕、前途光明。
是什么让他们无惧生死,勇毅前行?
陈觉出身于富裕家庭,1925年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最早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
张挹兰在北大师从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更与湖南同乡、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结为好友。受他们教导和影响,张挹兰逐步改变了原先“教育救国”的思想,开始热情地投身于大革命运动,投身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
杨云志所长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湖南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我们是开门呢,还是不开门呢”,这是 “醉心救国事”的湖南青年邓中夏心底的声音。
门打开了,阳光便照射了进来。
就这样,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湖湘子弟,为着信仰,一步步遵循着内心的怒吼声,走向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画外音】
醴陵市党史专家吴兴强: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一批批湖南青年以集体行动的方阵,义无反顾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激发了湖南青年的奋斗精神。
牺牲,为着全天下穷苦百姓的利益
【特写】
说起平江起义,必然会提到“三月扑城”。
1928年3月16日,20余万农民组成的暴动队伍化装成挑担的、唱戏的、舞龙的、买菜的、道士等,向平江县城东的三阳街、城北的画桥、西街和南街集结。20余万人,像一股怒潮,汹涌不断。近百里的大道上,一直没有断过队伍。大家手执大刀、长枪,从各路冲进城里,和驻城的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平江起义纪念馆。 通讯员 摄
“三月扑城”虽然失败了,但锻炼了人民、武装了工农、积累了武装斗争经验。
【长镜头】
领导这场20余万农民暴动的组织者叫毛简青。时至今日,在他的故乡湖南平江县,到处都可以见到他的痕迹:简青学校、简青大桥、简青大道。
毛简青烈士故居也是当年中共平江县委机关驻地,讲解员方赛玉介绍:早在1921冬、1922年春,毛泽东先后批准平江青年毛简青、陈茀章、余贲民加入了共产党。1922年冬,平江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次年冬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正式成立了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
我们在陈列室的一个展柜里看到,1928年6月中共中央的一份《中央对湘鄂赣总暴动和平江问题的决议》文件,详细记载了当时平江共产党员的人数。还有一幅图,呈现了1927年毛简青担任县委书记时平江县委组织架构序列表。
“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平江的农民运动才非常有号召力和组织力。”方赛玉说。
但是对于彼时的大多数农民而言,他们能够理解,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的共产主义意味着什么吗?
在当年,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平江县,为什么有20余万农民愿意跟着毛简青“闹革命”?
在纪念馆另一个展厅,记者看到了一件“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分耕草册》。讲解员说,这是1985年一余姓老人无偿捐献的,土地革命时期平江县苏维埃政府给农民分田地的一个纸质实证。
国家一级文物《分耕草册》。 通讯员 摄
据悉,余老捐献《分耕草册》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土地对于农民来讲意义深远,这个册子证明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1931年秋天,毛简青奉命去湘鄂西中央分局工作,临别时妻子问他,“你走了,这个家还要不要?”毛简青亲了亲正在熟睡中的5岁儿子对妻子说:“家,当然要,我们干革命,正是为了家的幸福,特别是为了4万万人的家都能得到幸福。”
1932年秋,毛简青牺牲于湖北洪湖边的瞿家湾。1945年,党中央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为毛简青等烈士举行追悼大会。
【画外音】
平江县党史办主任李双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培养了毛简青等平江第一批共产党员。随后,他们掀起农民运动,使一切权力归农会,通过减租减息平粜阻禁(要求平价把粮食卖给老百姓,同时阻止和禁止地主把粮食运出本地)、禁烟禁赌破除迷信、统一度量、组织信贷发展生产等,使平江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传承,让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特写】
汉寿烈士陵园,有一座无名烈士墓。
明媚阳光下,墓碑上“无名烈士之墓”几个红色大字,深情而凝重。一丛小花从旁边栏杆斜插而出,似乎正在以它的方式表达着一份崇敬。墓碑旁,绿意深浓,不时有鸟儿婉转啼叫,在这个肃静又不失生机的一角,安睡着20余名无名烈士的忠魂。
在湖南,还有许多这样的无名烈士墓。所埋何人、来自何处、为何牺牲,生前的经历如何,没人知道。
这些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前赴后继。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长镜头】
2021年4月,汉寿烈士陵园新晋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同时被评上的还有临澧烈士陵园、城步烈士陵园、株洲烈士纪念园以及郴州市湘南起义纪念馆。
宜章烈士陵园。 张斌 摄
至此,全省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共有227处,其中国家级21处、省级17处。国家级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这是什么概念?
湖南目前共有122个县级行政区,也就是说几乎每个县都有1-2处烈士纪念设施。
一座座丰碑,就是血与火熔铸的历史。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三级主任科员刘文彬介绍,湖南烈士纪念设施主要有3大主题板块:以长沙、湘潭、岳阳为主体的“伟人将帅故里”,以浏阳、平江、茶陵、炎陵、汝城、宜章为主体的“工农运动热土”,以株洲、湘西、岳阳为主体的“红军光辉史迹”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
大大小小的烈士纪念设施里,长眠着数万湖湘革命先烈,成为湖南人不怕牺牲、献身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也成为今天我们吸取砥砺前行精神力量的丰富宝藏、不竭源泉。
【画外音】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三级主任科员刘文彬:近年来,“为烈士寻亲”成了为革命英烈和亲属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烈士遗骸DNA信息抢救工程等工作的推进,以及社会各界寻亲活动的广泛展开,将有越来越多的“无名烈士”有根有源、有血有肉地复活。据统计,在“为烈士寻亲”行动中,湖南已为160多名烈士寻找到亲属和战友。
■记者手记
让英烈的故事鲜活起来
张权
采访中,我们一路听到湖湘英烈们悲壮的故事,心灵感到震撼的同时,作为媒体人也感到一种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如何更深更好地挖掘先烈们的事迹,讲好讲活他们的故事,让他们从历史中“走”出来,“走”进大众的心里?
今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让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这些历史人物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走”了出来。陈延年、陈乔年这对过去较少为人所知的革命兄弟,更成为当代无数年轻人追捧的偶像。7月4日,是烈士陈延年牺牲的日子,安徽合肥延乔路路牌下摆满的鲜花,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烈士墓前如雪片般堆叠的来信,让广大网友泪珠盈睫。
近年来,为讲好湖湘英烈的故事,宣传文化界做出了许多的努力,成效显著。从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到电影《血战湘江》,从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到电影《半条被子的故事》,从文献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故园长歌》到京剧《向警予》……这一系列的文艺作品,生动鲜活地再现了革命年代的青春热血,网上圈粉无数。
但是,对于灿若星河的湖湘英烈来说,我们所做的依然不够。还有无数我们熟悉的或不为人所知的英雄和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去讲述。让更多英烈的故事鲜活起来,这是最好的告慰,最好的传承。
继承先烈遗志,争取更大光荣,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