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科目考前指导: 多翻阅考试卷或习题集

2016-05-31 14:51: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文] [编辑:刘颖]
字体:【

长沙市一中杨文老师近期生活照

考前几天的复习最重要的是巩固既有的知识和审题、解题方法。既不要将宝贵的时间花在钻研重点、难点问题上,也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猜题、押题卷。考前的复习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清除教材知识的“盲点”。高中历史知识有体系、有结构,高考历史尤其重视古今、中外的关联。所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至少要保证主干知识无盲点。教材知识了然于胸,然后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

其次,翻阅历次考试卷或习题集,总结经验和教训。主要是精力放在专题、专项练习题的解析说明上。因为这类习题的针对性强,且融入了命题者对高考研究的成果。

第三,适当用好考前几天的“答疑”时间。一般到了考前的几天,所有的讲课都停了,课堂、课外时间都用来“答疑”。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一般同学仅仅止步于拿着做错的某道题目去问老师。其实,高效率“答疑”是针对复习中发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一类问题,特别是解题方法的缺憾等。否则,翻翻书就能解答的问题,何必排队等着老师来解释。

以上是针对考前几天的复习而提出的注意事项,接下来我再针对考场应试提几点建议。

第一,标准化考试要求答题也要标准化。值得提醒的是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作答都能给阅卷者较好的印象。虽然,阅卷制度上不存在“印象分”。但实际操作中因为字迹潦草、模糊不清等不规范而误判扣分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第40题和第45—48题等选做题都要按照设问次序作答,不同问题的答案要换行、分段。涉及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答案,还要分点列出。第41题如果是观点论证题,请按照小论文格式作答;如果是辨析说明题,则可以和第40题同样格式作答。

第二,解题过程包括审题、破题、作答。审题的关键是审准材料主题,破题的关键在于领悟命题者意图,答题的关键在意理清答案要点。历史考题多以新情境、新材料呈现,所以要能专注于解析材料,并迅速进入设定的历史情境。针对选择题, “据史作论”必须客观、准确、正确;针对非选择题,我建议用填空题的思路来作答,即牢记题干,填入答案,答案变换,题干不换。

第三,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对部分追求拔尖的学生而言,要有“决胜于选择题”准备。从区分度来看,做好选择题更容易拉开分差。非选择题的判分多数聚集在平均分前后。从学生反馈来看,没有完成审题、破题,就存在随机“二选一”或“三选一”的情况。值得提醒的是:虽名义上是“选择题”,其实是“没得选”。没有审准材料主题,或者没有领悟命题者意图,就不能找到正确答案。命题者的意图既在材料里,也在题干中,还在设置了“干扰项”或称“诱答项”的四个选项里。关键时候,重新审题、破题或者换个思路就可能越过“布满鲜花的陷阱”找到答案。若非万不得已,切记不能随机选和任性选。当然,也要考虑时间成本,不要在一个难题上较劲。

总之,我希望每个考生考前几天的复习是有计划并且高效率的,我期待每个同学都乐观自信进入考场,我相信每个孩子只要发挥稳定就能实现自我目标。最后,我想说的是:高考是新的起点,而非最后终点!考前要计划安排好学习,考后也要做好人生的长期规划。同学们,一起努力吧!

相关链接: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指导:把握核心考点 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指导:梳理知识 适度练习 保持手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