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研讨会嘉宾发言

2023-12-20 14:37:2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湖南省文联权益保护与行业建设处处长谢子元发言:

楹联也叫对联,确实是传统文化中一种很重要的文学形式,从明朝开始兴起和繁荣,第一个高峰是在晚清民国,80年代之后算是第二个高峰了,现在爱好楹联的年轻人很多,而且水平也蛮高,不断地有好的阐释出现。

湖南在早几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了“四个楹联强省”之一的称号,不仅是拥有丰富的传统楹联文化,当代的楹联文化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前面大家讲到关于楹联的几本书,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需要大家注意。一个是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的一个著名楹联家,慈利县的吴恭亨,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对联话》,因为古代有很多诗画和年画,他就收集了当时他所看到的从晚清到民国的一大批最精致、最优秀的对联,而且给予了精准的评价。湖南楹联学会在10年前,在省政府支持之下,也编辑了一个湖南的对联大典,很厚的一本大册,应该把古代以来湖南最有影响的楹联都收集齐了。

我们最近楹联活动也蛮多,一个是中南大学的楹联研究所,他们有一个活动是用楹联向院士和科学家致敬,给每个院士都征集一副对联,然后请书画家写出来进行展览。再一个就是省委宣传部牵头梳理凤凰城里面的楹联,宣传部也非常重视这一项任务,前天也把楹联协会里创作的楹联进行了评审。今天又是一个楹联的活动。我感觉到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确实是处于复兴状态。

新湖南所做的这一项事业是一个功德,体现了强烈的文化担当。我看了前面30期节目,有的仔细看了,有的大概看了一下,感觉跟前面各位老师讲的一样,《楹联里的湖南》应该说收获了很大的成功。

我认为是“两个统一”“两个激活”。第一个是形式与内容,《楹联里的湖南》所做的这些节目,从所选的联到所邀请的专家,所辅助的解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形式与内容,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与普及性,传播的效率与社会效益都算是比较完美的统一。第二个实现两个激活,激活了传统文学形式和文旅融合发展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名胜景点,或者说带有地理标志性的这样一些楹联本身就是文旅资源,但是过去我们可能对这一方面不够重视,比如讲岳麓书院也好,天心阁也好,楹联挂在那里,但是我们没有把它们激活,它是“死”的,但它本身就是文旅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一方面把文旅资源挖掘出来,把它盘活了,另一方面是调动了广大受众的兴趣,形成了热度,达到了热播,这是我们成功的地方。

我也谈几点看法,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打磨。首先我讲一个小的知识点,在看的过程中不管是嘉宾解说还是文字呈现都有一个小的知识性错误,就是楹联的量词应该用“副”,但是有一些嘉宾在解读的时候或者报道中以文字呈现的时候还是用书画作品的“幅”,刚才陈院长也讲到,楹联实际上是个阴阳理念,“副”“对”“套”都是两者构成的,所以对联应该用“副”,如果对联写成一幅书法,那可以用“幅”。后面的报道中可以在文字上进一步把关。第二个在对联的选择上,有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个是更加精准,第二个是面上可以更加宽泛,也就是“精”和“宽”的问题。我举例来说,像岳麓书院的联,我首先想到的是门联,当然岳麓书院里面的联很多,实际上任何历史形成的名胜,都充当着优秀的元素,这次是介绍了秦汉两个方面,还比如爱晚亭也没有介绍门联,但其实门联是最能体现湖湘文化的地标。其实这副联是有很有故事的,而且从楹联文化的角度来讲,它跟一般的规则又不同,它里面全是点,尽管只有8个字,但有很多的文章可以讲。选一副联,第一就应该想到具有标志性,另外比如说写曾国藩的那副联,是傅小松解读的,也解读得非常好,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一副联并不能最典型地代表曾国藩的家风,或者曾国藩的水平,因为像郭嵩焘、王壬秋等人,都是近代晚清到民国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楹联家,我们楹联协会设了一个奖,就叫做“曾国藩楹联奖”,有关曾国藩的联还可以继续做,后续还需要推进,比如说最能体现曾国藩家风的对联,是“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第三个就是解说方面,总的来讲请的都是名家,而且也下了打磨功夫,《楹联里的湖南》文字雅俗共赏,广度和深度,也就是我前面讲的专业性与普及性都把握得非常好的。但是也隐约提出来过,为了更好的传播,我建议文字请专家写,专家也可以来客串一下,不一定都要专家来解释,还是可以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请一些颜值高一点、普通话标准的人来说一说,提高整个报道的接受度。我看了前面几期的报道,我注意到专家朗读楹联的时候,没有把楹联的味道读出来,仅仅只是说出了联,还有一些大学老师,读联时都比较拘谨,仅仅这是知识性的呈现,没有融入感情,再加上湖南人的方言问题,所以可以请爱好传统文化的专业人士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要把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专题打造成为精品,并且还要做长做强,还有这么几点建议。

第一个是增加一部分具有地域标识性和大众认同度较高的。这里面可以包括一些巧联妙对,是真正受到老百姓喜欢的,有一些没读什么书的农民讲起对联来头头是道,我举个例子,像毛主席也讲过的“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两个地点都进来了,而且它有故事;再比如传说中讲橘子洲“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天心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这样的对联就有较强的接受度,而且也把湖南的文化展现出来了。

第二点是,著名景点是优秀楹联的元素,就是往往不止一副联,可以进行一个“打包”,将几副对联一起挖掘。

第三个是为了进一步把《楹联里的湖南》热度提高,可以开展活动,比如说通过“征联”、“擂台”为每一个地域、每一个市州打造一副精品联,当代联家的参与,青少年的参与,大学生的参与,等等。

第四个是今后把《楹联里的湖南》长期做下去的话,在一年中的重要节点、时段适时地推出专题,比如说高考中考、春节和其他重要的节气、发生重大活动的时候开展一些有关楹联的活动。

最后就是在做好《楹联里的湖南》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向诗词、曲赋甚至是灯谜等这样一些传统民间文化领域拓展,让新湖南把弘扬传统文化的担子挑得更好。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