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伴 导 读
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昨天(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今天,湘伴君就跟大家说道说道湘江战役。
渡 江
湘江是湖南人母亲河,也是红军长征绕不开的一条河流。
凭啥这么说?1934年红军转移之前,中央苏区面临国民党北、南、东三面重兵包围,只有向西转移是唯一出路。当时,西边的湘南桂北地区,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军事设施很少,无法正常施展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为中央红军从闽粤赣向大西南挺进的最安全直捷的通道。但这东西方向通道上,横亘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河流——湘江。中央红军要先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向西开始长征,必须要渡过湘江。
1934年7月,为了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先行突围西征的红六军团,就曾尝试永州境内抢渡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1月22日,红军大部进入道县境内。此时,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堵,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域全歼红军。
(湘江战役形势图。)
情况万分危急。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强渡湘江的命令。
11月2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进入广西,并于次日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 经过从28日到30日的左、右两翼阻击战,红军保住了向湘江前进的通道。
但博古、李德等人的战略失误,丧失了有利的渡河时机,致使各路红军都陷入了以少对多、以弱对强的险境,战况惨烈,牺牲惨重。
刺骨的江水、敌机的轰炸扫射、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鏖战、抢渡、牺牲,12月1日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未渡江的红军被迫涉水而过,追至江边的敌军则向江中猛烈扫射,红军官兵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湘江水。直到当天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大部渡过湘江。
(位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里,“红军魂”雕塑长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战 役
湘江战役主战场就是在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地区。
在道县,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下达湘江战役的作战命令,标志着湘江战役正式开始。
1934年11月25日清晨,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道县禾塘(今营江街道新屋村)一带。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此召开会议,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毛泽东等人再次力陈西渡湘江的危险性,但博古、李德没有采纳。
禾塘会议结束当日,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约十公里外的豪福村。就是在这里,发布了抢渡湘江的命令。
11月25日,“万万火急”的抢渡湘江第一令发出:“我野战军前出至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同时发布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
湘江战役的重要阻击和掩护战场在湖南。为掩护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红一军团一部在永州地域利用天然屏障阻击追敌,红八、红九军团则从左翼作战术上的掩护,牵制敌人,永州成为阻击敌人和掩护主力红军的战场。如潇水西岸阻击战场,高明桥阻击战场等等。
断肠明志
位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里,有一段长80米、高7米的“红军魂”雕塑长廊。长廊中,主雕塑以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原型,刻画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场景,格外引入注目。
事实上,陈树湘同样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多次提及。
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在座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位于道县的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亚新 摄)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陈树湘。
这位红军师长,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福临镇一个佃农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任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
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大部渡过湘江后,国民党军完全封锁了渡口,担负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和红十八团团及大批失散人员被截于江东,大部战死。
12月1日,掩护任务完成后,红三十四师立即赶往界首渡河点。此时,湘江沿岸的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三十四师无法渡江。渡江追赶已不可能,陈树湘决定率领余部退到灌阳一带暂时立足。
撤退至江华时,再次遭遇敌人袭击,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身受重伤。
随后,他继续指挥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12月17日,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陈树湘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抬到四马桥集镇上进行诱降。但陈树湘拒医拒食,誓死不向敌人投降。
(位于道县的陈树湘墓。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亚新 摄)
敌保安司令听说抓到红军师长,高兴得要命,马上命令部下将陈树湘抬着去向上级邀功领赏。陈树湘为了不使敌人的企图得逞,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装进竹笼送回他的原籍长沙县,挂在了城墙上。同时,还在报纸上大肆宣扬,妄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击革命者的信念和意志。
血战湘江诉衷肠。陈树湘断肠明志的英雄壮举,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用生命诠释出对党的绝对忠诚。这种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革命者奋勇向前。
意 义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中最悲壮的一页。在这场血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中央红军极其艰难地突破国民党军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经此一役,红军也付出了极其惨烈的牺牲——中央红军兵力折损大半,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出于对战士们的缅怀,当地百姓甚至“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之后,从老山界一直到黎平,中央领导同志一路开会争论和思索军事指挥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逐渐统一了思想,为中央红军后续长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找到正确路线,为日后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湘江战役惨痛牺牲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价值。经过这场战斗,中央红军浴火重生,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伟大转折。
2019年9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落成。这里,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所在地。
2021年4月25日,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广西。考察第一站,便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并高度评价湘江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湘伴综合,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