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101|张烜:用“小手套”撬动医疗大变革

2025-07-22 20: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倩萱] [编辑:朱倩萱]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朱倩萱

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在益阳市某医院儿科病房弥漫。张烜俯身,目光落在病床上一个3岁孩子的手背上——那里因留置针反复脱落而布满淤青针眼,孩子的哭喊声刺破了病房的宁静。“那一刻,像针扎在心里。”这位来自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心手护”团队的学生创客轻声向记者说道。

这支由20名“05后”护理、助产、健康管理专业学子组成的年轻力量,正将目光聚焦于临床痛点,用创新守护儿童健康。而他们的起点,正是源于这病房里揪心的一幕。

“见习触动”到“针尖守护”,痛点催生创新萌芽

“低龄儿童好动、皮肤娇嫩,传统胶带固定导致超过30%的患儿需重复穿刺,增加痛苦和感染风险。”张烜的讲述带着医学生的严谨。2023那次见习后,他和团队成员走访了益阳市多家医院的儿科病房,调研上千名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三个清晰的“痛点”浮出水面:固定不稳、观察不便、效率不高。

“能否设计一款既安全固定,又能呵护孩子心理的医疗辅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点燃了“针心手护”团队的创新火种。从最初构想到产品落地,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他们走了十八个月,关键的三步棋“步步为营”。

张烜与团队成员 受访者供图

落子“关键三步”,让守护更有温度与智慧

“1.0版本,我们选择了透气柔软的优质莱卡棉,这是基础,但创新点还不够亮眼。”张烜回忆团队遭遇的瓶颈。一次偶然瞥见弟弟课本上莱特兄弟的故事,仿生设计的灵感瞬间迸发——“熊掌!”宽大肥厚的仿生结构(仿六指熊掌)显著增加了接触面积,可以稳定固定留置针;独特的“第六拇指”设计预留大拇指活动空间;背部透明视窗便于实时观察输液状态,预防“走针”;双层魔术贴则灵活适配不同手型。2.0版的“熊掌手套”,真正贴合了儿童的需求。

创新永无止境。团队成员们投入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查文献、做测试,“向着智能化靠近!”成为新目标。3.0版本应运而生——配备了一个集疾病预防、成长监测、科普宣教、健康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让护理人员和家长能更智能地守护孩子健康。

从左至右分别是1.0、2.0、3.0版本 受访者供图

未来“智”在必得,守护版图不断延伸

“我们的梦想,是让医疗辅具‘会思考’。”张烜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团队计划在关键部位植入芯片,推动“智能+”升级,研发集成体温监测、渗液预警功能的第四代智能手套。守护的版图也将从手部向手臂、头部等部位拓展,服务场景从儿科延伸至产科、妇产科、ICU等更多病房。目前,项目已与多家医疗公司及益阳市内医院达成合作意向,正加速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备战“挑战杯”省赛期间,凌晨两三点的灯光是团队伙伴们的常态。“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一篇又一篇废弃的设计稿,我们也曾问自己:‘到底行不行?’”张烜坦言那段高压时光的迷茫。所幸,汗水最终浇灌出丰硕果实——团队不仅夺得了省赛金牌,更在国赛上拿下铜牌,实现了学校在该赛项金牌“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项目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创新认证1项、国家专利4项,并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累计赢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6项、市校级荣誉30余项。

张烜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项目已通过湖南省创投基金会的初审,预计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项目基金。团队正积极推动项目落地,计划年内正式成立公司,并积极对接产业公司推动产品的生产

张烜和“针心手护”团队,正以医者的仁心与创客的智慧,在小小的针尖处,传递着守护生命的温暖与力量,用创新“缝合”儿童医疗的痛点,编织更安心的未来。

责编:朱倩萱

一审:朱倩萱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