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俯瞰临澧县刻木山乡岩龙村。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于振宇 鲁融冰 唐俊 通讯员 龚文君 杨基辉
秋分时节,寒气渐重,临澧县刻木山乡岩龙村村民心里却充满暖意。漫山的脐橙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再过两个月,脐橙就要上市,村里将迎来新的丰收。
9月21日,记者来到岩龙村,村合作社负责人杨民军正忙着接待预订脐橙的客人,他乐不可支地说:“今年预计可采摘脐橙500万公斤,收入将超过2300万元。”
刻木山乡地处临澧县最北端,因二十四孝故事中“丁兰刻木”的典故而得名。这里一半是水库,一半是石漠。这几年,岩龙村百姓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勤劳,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在石漠地里种出了“黄金果”,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法宝。
“过去,村里田少山多、交通落后,主要种植柑橘,卖不起价。有橙子,但没规模,加上管理缺失,脐橙果形小,一公斤只能卖2元多,村民普遍收入低、日子过得苦。”老支书杨国清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起,杨国清开始在村里种植脐橙,但效果不理想。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他暗下决心改良果树,把村里脐橙产业发展起来。
2014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引进园丰、纽荷尔两大脐橙品种,为村民提供树苗、技术指导,并统购统销。
“岩龙村是喀斯特地貌,存不住水,吃水靠肩扛手提,规模发展脐橙种植更难。”杨国清直言。对此,扶贫队积极争取水利部门项目,投资14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灌溉工程,将下游水库的水抽到上游,再往村里灌溉。
在扶贫队的支持下,合作社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手把手教村民改良脐橙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因施肥科学、管理到位,脐橙果径达到70毫米以上,价格达到每公斤4元以上。
杨国清退休后,儿子杨民军接过他的事业,重组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脐橙产业。
杨民军是个能人,他跑到天津、辽宁、福建、江西等地,把村里脐橙卖到各大批发市场。脐橙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2万多亩。
针对脐橙销售期短的问题,村里修建冷库,占地面积30亩的果品储藏交易中心即将完工。“可完成长期储存、分级、清洗、打蜡、包装等优质果品必要生产环节,还可实现同批产品具备相同甜度、酸度等,方便出口。”杨民军兴奋地说。
现在,岩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脐橙。60多岁的贫困户印登举培育脐橙苗,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户黄修春开发100多亩荒山种脐橙,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里有200多户农户建起了新房,不少村民买了小汽车。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岩龙村2014年还是省级贫困村,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现在所有贫困户都已脱贫。”村党总支书记朱良军说。
产业勃兴,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党建联络员印剑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从事肉制品、水果网络销售,2018年回到家乡,除了党建和村务工作,他还帮村民网销脐橙。
依托合作社,印剑在淘宝等平台开设网店。2018年,销售脐橙超15万公斤,销售收入240余万元;2019年,又实现翻倍,其中贫困户的橙子占一半以上。
“目前电商销售占比小、潜力大,村里将加大力度开拓市场,打响园丰、纽荷尔脐橙两个优质品牌,将产品出口国外,向脐橙总产值过亿元、贫困户年均增收5万元的目标迈进。”印剑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众木成林 “岩龙”腾飞
鲁融冰 于振宇
岩龙村因石山如龙而得名,现在以盛产脐橙而闻名。
这个村落山多田少,人均只有0.3亩地,靠种稻仅能解决温饱。然而,他们不屈不挠,硬是在贫瘠的石缝里扎下根,像极了那漫山遍野的脐橙树。
栽下第一株脐橙苗,老支书杨国清带领大伙向石山讨出路。时光荏苒,随着果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石漠化的山头逐年增绿,待到果实压弯枝头,岁月也压弯了老杨的腰。
“70后”的杨民军从父亲手中接棒前行,牵头成立新的合作社,做大做强脐橙产业。依托满山的“黄金果”,岩龙村一举甩掉贫困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施展才华。“90后”的村党建联络员印剑,利用在外打拼积累的网售经验,让脐橙销路变得更为宽广。在新思维的引领下,岩龙村的脐橙产业,正向着品牌、品质、渠道等高标准建设发展迈进。
岩龙村人,代代接力,以脐橙为珠,唤醒了这条沉睡已久的岩龙,舞出了新时代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