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既严格在宪法、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同时又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干部队伍素养的优劣,决定着社会治理能力的高低。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是涵养干部素养十分重要的内容。
人治是法治的对立面。一直以来,总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辛辛苦苦熬出来的,或者是花了大代价弄来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不该用的权乱用,不该干预的事情任意干预,甚至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因此,不套上法治的缰绳,权力就会成为任性的野马,就筑不起法治的堤坝。
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就必须敬畏宪法、法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良法善治的终点是滋养人心、淳化人心,因此,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政德历来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不搞阳奉阴违的两面手法,决不当“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两面派,这就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就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公德;既严格约束自身的操守和行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造福人民,又严家风重家教、管好自家人,谨防手中权力被他人利用,就是党员干部必须修好的私德。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党员干部只有努力立德、修德、践德,事事处处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湖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