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咚咚推”——穿越660年的傩戏活化石

2025-07-05 21: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倩萱] [编辑:朱倩萱]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朱倩萱

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一种被称为“咚咚推”的侗族傩戏,作为中国早期南戏存续至今的“活化石”,已跃动超过660年光阴。75,记者跟随 "探寻福地怀化 邂逅非遗时光"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团,踏入这片浸润着千年傩文化的土地,揭秘这一被称为中国早期南戏 "活化石" 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咚咚推”之名,源于演出时“咚咚”鼓声与“推”形凸锣的独特合鸣。演员们踩着古老锣鼓点,以持续跳跃的三角形舞步行进,形成鲜明风格。当地老艺人介绍,这独特舞步源于对耕牛身体结构的模仿——牛头与前腿、牛尾与后腿各成三角,深刻烙印着侗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基因。

侗族傩戏表演 张卓摄

21出剧目的侗语对白,连接着族群记忆的根脉。既有《跳土地》等侗家生活图景,也包含《关公捉貂蝉》等三国传奇。所有角色均佩戴被称为“交目”的42面面具,在鼓、钹、包锣与唢呐的伴奏中,融合山歌演化而来的“溜溜腔”等曲调,交织出原始而绮丽的艺术画卷。

作为中国傩文化瑰宝,侗族傩戏承载着农耕祭祀的古俗密码,是历史、民俗与原始戏剧的独特融合体,蕴藏着多重学科的珍贵信息。2006侗族傩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后的十载守护,让这古老艺术焕发新生。它不仅在故土天井寨年年上演,更远赴韩国、香港及贵州德江、浙江乌镇等地,让穿越数百年的傩舞鼓点,持续叩击着现代观众的心弦。

责编:朱倩萱

一审:朱倩萱

二审:李昆励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