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发展要民生
——芙蓉区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示之三
“有机棚改”后的都正街,已成为长沙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之一。
▲近年来,芙蓉区把“幸福教育”作为区域教育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隆平水稻博物馆,可谓芙蓉区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本版图片均由芙蓉区委宣传部提供)
欧阳倩
我们天天喊民生,民生福祉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
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也是衡量温情的尺度。
40年来,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彰显着党和政府的涓涓安民之情;
40年来,一张张温暖如阳的笑脸,见证了民生红利的提升,让芙蓉区改革宏大蓝图有了可体味的温度。
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从土墙泥瓦到高楼大厦,从义务教育到免费入学……40年来,在芙蓉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下,芙蓉区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满足“吃饱穿暖”单一的生活目标到追求“有保障有品位”生活的提升!
民生政策越来越好,民生举措越来越实,民生投入越来越大,民众受益程度越来越广泛。芙蓉人的生活正向高质量发展的更高目标阔步迈进!
如今,伴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接力赛跑,一张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民生保障网在芙蓉区日益形成。
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这是一组抽象的数字,但它却是一部壮丽的史诗,赞美着人民有依靠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十一五”期间,芙蓉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68元和16420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9倍和2.3倍;人均住房面积达31.3平方米,每百人汽车拥有量13.8台,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3倍和2.8倍。
“十二五”期间,2015年芙蓉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700元,年均增长12.1%。发放低保、优抚、救助等资金2.2亿元,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64家,建设和筹集廉租房619套、公租房2392套。
这一组简单抽象的数字里面,展示了芙蓉区经济的增长,百姓生活的殷实,更诉说着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芙蓉人富民强区的改革开放历程。
一组组数据,落到百姓的生活里,化作一个个具体的生活镜头。一个个镜头,不是简单的一帧帧画面,它展示着人们分享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居民王欢,今年3月,她和丈夫完婚,小两口拿出多年工作积蓄,在长沙市芙蓉区购置了一套96平米的“小窝”,待装修、“散味”后,夫妻俩终于赶在11月前搬进了新家。今年5月,他们又添置了一辆代步车,还付齐了一整年的车位租金。
跟王欢一样,在芙蓉区过上好日子的人还有很多。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着这样一些群体,或家境贫寒或年事已高,但在芙蓉区,总有一份温暖与他们同行。
改革开放以来,洒向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的深情厚谊,在芙蓉不断加码:从上世纪90年代民生立区的提出,到21世纪以来,芙蓉区不断补民生短板,出台救助办法。“对困难家庭实行精准救助、推动兜底脱贫,是责任所系、是群众所盼,是芙蓉区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2014年,芙蓉区率先全省出台精准助困办法,面向低保家庭推出助学、助老、助医、助葬四大救助项目到2016年再次完善,简化了救助申请程序,提高了救助标准。
2017年出台的《芙蓉区慈善精准救助困难家庭实施办法》,更涵括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贫、助葬、助急、助无八大项目,帮扶精细、分类明晰。
温情的镜头扫过校园:大学生吴雯愫勤学不辍,虽然过早失去了父母,但小姑娘却无需为学费发愁。像吴雯愫这样的享受低保的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分别可获得最高6000元、5000元和1万元的助学金。
温情的镜头扫过社区:绿意葱茏的社区公园里,病情好转的白血病患儿小涵晒着暖暖的太阳。他不知道,是因为医疗救助金的到来,让父母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温情的镜头扫过日间照料中心,83岁的谭杏安看着护理人员忙忙碌碌,忍不住拉着他们的手:“贴心得就像儿女一样”。目前,芙蓉区已在13个街道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网络。全区8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1100余名90岁以上老人以及百岁老人均有高龄补贴。
……
这一组组镜头真实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变迁,印证着一项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得民心、合民意、惠民生,诠释着改革为民、发展惠民的真谛所在。
环境靓起来,生态美起来
改革春风在浏阳河畔荡起涟漪,芙蓉区“前身”——长沙市东区即进入发展“快车道”。
浏阳河,见证着芙蓉区的发展,也感受着芙蓉区的情深义重。
改革开放以来,芙蓉区积极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加速项目攻坚为抓手,“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项目20余处,加修改造堤防及护岸工程17公里,实现浏阳河东西两岸水利投资近3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长近10公里的浏阳河西岸风光带建成开放,环河而行,亲水而居,沐浴绿色,成了芙蓉区多数人的享受。
滨水风光带中,十园四广场串联起历史的厚重悠远、现代的时尚活力、自然的清新灵动和民俗的热闹温润。而每到夜幕降临,熠熠灯光之下,一支支群众文艺团队闻歌起舞,浏水之畔成为芙蓉人的星光剧场,是芙蓉人娱乐休闲的后花园。
精心雕琢滨水之美的同时,芙蓉区没有忘记提质老城区。
进入新世纪,芙蓉区已初露峥嵘,城市主干道及两厢光鲜亮丽,高楼大厦上天入地……但彼时,发展的阳光尚未洒进背街小巷,全区还散落着不少“棚户区”,这里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2001年开始,芙蓉区着手全区棚改。8年时间,该区完成棚改面积近百万平方米,不仅缓解了转型升级的用地矛盾,还更新了城市面貌、优化了人居环境。
不只是棚改。40年来,芙蓉区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格局迎来大建设大发展。
2016年以来,芙蓉区委、区政府分批对辖内所有老旧社区进行提质改造,着力于景观改造,更致力于功能升级。
因紧邻长沙火车站,朝阳社区车流量大,在提质改造行动中,芙蓉区拆除违法建筑3000平方米,见缝插针挤出近百个车位,有效解决了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前些年,月桂社区路面坑洼,路灯“失明”,居民家下水道经常堵塞,该区将当地数十条栋间小路彻底翻修改造,使“失明”的路灯“复明”,还将社区几乎所有的排水管道除旧换新……
老旧社区的改造,是否一定要大拆大建?芙蓉区给出了不同的办法:维持基本格局不变,通过保留维护、局部拆改、整建等“微调”,对相应老旧社区实施“有机更新”。这种嵌入式、渐进式的“微创手术”,不仅能保护好老城文脉,留住市民乡愁,还能改善人居环境,升级建筑功能,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芙蓉区着手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以留住城市记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长沙首批启动的有机更新项目之一,白果园化龙池有机更新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首段示范段近日正式亮相,修旧如旧的老街巷、青砖黛瓦传统民居,无不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
预计到今年年底,该项目一期将完工,不仅老长沙城的风貌将更好地展现出来,673户居民也将搬进改造一新的“新家”。
不仅居住环境好,生活起来也方便。芙蓉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后,老百姓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站、农贸市场……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满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看病养老、阅读健身等基本需求。
事业家庭安下来,民心连起来
一本民生账本,放在为政者心头;一串民生硕果,挂在百姓笑脸上。
改革开放40年来,芙蓉区逐梦前行,砥砺奋进,在民生方面谱写了一篇篇壮丽辉煌的历史诗篇,奏出了一曲曲撼人心魄的时代华章,绘就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优美画卷。
民生的落地,化作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一句句暖心感慨 :“现在看病真方便”“咱们的教育越来越好”“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改革开放以来,芙蓉区教育实现了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的转变。芙蓉区在湖南率先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近年来,芙蓉区一直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移植辖区内优质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薄弱学校集约发展、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目前,大同、育才、育英、燕山等优质学校已经实行了一校两址、一校多址的扩展渠道,而且优质学校已经辐射到了原东岸片区、隆平新区。到2020年,芙蓉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全区幼儿园总数80%以上,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1.3万个。
——健康是幸福之本。改革开放以来,芙蓉区医疗实现了从拿着病历找医生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转变。家住高岭社区的王桂珍又收到了家庭医生张宇的微信:“王娭毑,今天的用药可以减量了,记得注意看上次开的方子。”今年66岁的她,已中风6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我的情况后,给我发放1000元的爱心医疗卡,派请家庭医生上门看诊,单独给我制订中医治疗方案,日常还通过微信指导我合理用药。”自2012年以来,芙蓉区启动家庭契约式卫生服务工作。目前,芙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近5000户居民,发挥了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就业是生活稳定之本。改革开放以来,芙蓉区实现了从让劳动者充分就业到让所有劳动者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芙蓉区专门建立了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最新岗位、就业信息及时推送。每隔一段时间,中心还会开办技能培训班,百姓可以免费学习家政、维修等技能。“十三五”期间,芙蓉区将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保持100%。
——文化是精神文明之本。改革开放以来,芙蓉区文化事业实现了从曲高和寡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转变。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服务普惠化、活动品牌化,这是芙蓉区建构公共文化体系的基础。目前,芙蓉区体育馆、文化综合站等文体硬件设施的配套逐步完善,电影、图书、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展开。未来,芙蓉区将在主城区构建10分钟、15分钟、30分钟公共文化圈,打造“魅力芙蓉”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品牌。
一项项民生工程,书写着芙蓉区执政者对民生幸福的孜孜以求、对万家忧乐的心系情牵!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如此,政府给力,百姓得利,区域发展后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