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肖国安代表(左二)、梁金华代表(右二)、李民代表(右一)接受联合访谈。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主持人:杨柳青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刘文韬 贺威
统筹:蒙志军
■编者按
今天,《新时代 新征程——党代表会客室》正式推出。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铿锵有力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怎么干,人民群众将迎来怎样的美好生活,这既让我们倍感振奋和自豪,又充满期待。党的十九大期间,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湖南微政务在北京设立党代表会客室,邀请部分代表,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健康中国、社会治理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展开讨论。
报道将在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网站(网址:www.voc.com.cn)视频同步播出。湖南日报各媒体平台也将同步进行推送和刊发。敬请关注。
【摘要】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嘉宾】
肖国安: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李 民:十九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梁金华: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党委书记
【观点】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主持人:习近平同志在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请问大家如何理解这一报告精神?
肖国安:报告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特别是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也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贯体现。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按照报告精神,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李民: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觉得,这“两个永远”把党和人民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非常到位,就是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无论在革命战争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改革开放阶段,我们党总是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奋斗目标,这个在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中始终是一脉相承、保持不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好地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坚持下去。
梁金华:我的理解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民本情怀。他始终跟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
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
主持人:有网友说十九大报告看上去好像“高大上”,但其实非常“接地气”,和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息息相关。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时,首先提到的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家觉得意义何在?
李民: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教育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大家很形象地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背后站着父母两个人,而父母两边还有4个老人。那么一个学生成长的情况,就关系到好几个人的牵挂。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而从教育面向学生、面向未来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当下的事业,还关系到我们未来的事业。
肖国安: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就表明了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所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要靠人才,靠教育。我们必须按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梁金华:从当前脱贫攻坚角度来看,治贫要先治愚,扶贫要先扶智。我们常说,让知识改变命运。不让“贫穷”传给子孙后代,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抓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好学,掌握知识和技能,具备就业创业的能力。只有这样,家庭才有希望,“贫穷”才不会代际传递。
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目标迈进
主持人: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应该怎样把握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特征和任务?
肖国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教育的根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求,与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任务就是朝着“上好学”的目标迈进,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科学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我想有3个关键词。第一是质量。就是我们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其核心就是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转变。第二是公平。过去我们也强调教育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但在新时代,我们要从机会的公平向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转变,比如说取消加分、取消择校、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等。第三是结构。过去我们集中财力人力办了很多重点学校,现在我们就要向结构均衡、向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方向转变。比如说我们职业中学现在招生相对困难一些,而优质的高中却是“择校热”,令家长非常焦虑。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培养结构的问题,其实从中职到硕士研究生这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只是就业的层次类型不同。所以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善优化我们的教育结构。
补齐短板解决义务教育“农村弱”问题
主持人: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大家认为在农村教育方面现状如何?下一步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梁金华:我当镇党委书记有5年了。5年来,我觉得变化最大的是教育。首先是通过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孩子们现在都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同时我们为老师盖建了公租房,让老师们更加安心地教书。我们镇这几年还针对留守儿童比较多的情况,探索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坊,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得到照顾,孩子们感觉到很温暖,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很放心。
肖国安: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城镇化的速度非常快,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徙、人口空间的变化,加上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渴求,导致了当前义务教育“城市挤,农村弱”的局面出现。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把这一问题解决好,促进义务教育城乡的均衡。我们已经就此下发了文件,有10项大的工程,包括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条件。近5年来,我们投入近200亿元改造薄弱学校,目前已完成了90%以上的工作量,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尽快全面完成改薄任务。此外还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改善待遇、解决编制等,并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把优秀的校长教师派到农村去进行交流,比例要求达到10%。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好义务教育“农村弱”的问题,最终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李民:我所工作的高校是一所师范院校,是培养老师的学校,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对于学校学生,我们不仅要求学业优秀,将来可以承担起教师的责任,还必须强调奉献精神,能够主动到边远地区、到农村去从事教育工作,为农村地区输送教育人才。同时,针对“农村弱”的教育状况,我们可以跟农村或县城的一些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自身优质资源的辐射,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样也就不会有很多农村教师老要往城市跑。此外通过已实施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这也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以教师自身的表率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主持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报告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我们应该如何按照报告精神,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李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对于学校来讲,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首先就要立德树人,因此师风师德教育是关键。习近平同志曾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虔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这就把老师平时思想上一些模糊的观念或者一些还不够强化的概念强化起来,对老师今后的培养目标做了一个规定。所以我觉得师风师德教育,从高校办学的角度和教师自身规范的角度都做了界定以后,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做,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可以逐渐形成。
肖国安:习近平同志曾对教师队伍提出“四有”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4条非常重要。学校的条件包括教学的条件、实习的条件等都非常重要,但我认为最核心、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所以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今后办好教育必须坚持的一条。我们要改善他们的待遇,使他们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特别是要让全社会尊重教师,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让教师们感到在教育岗位上有奔头、有地位,这样才能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同时,从教师队伍本身来说,必须为人师表,要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教师自身的表率引导学生正确成长、全面发展。
(湖南日报北京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