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等11项记录”、“女子在朋友圈晒自拍照被盗用,丈夫要离婚”“京东12G数据量疑似外泄”……
这个双十二,朋友圈又被个人隐私信息泄漏刷了屏,开房记录、个人定位、朋友圈,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越来越变成“透明人”。
再加上巨大的利益推动下,一些不法分子贩卖各行业个人信息已形成庞大的“灰色”产业链,“细思极恐”。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漏,职能部门正加大打击力度。作为普通“网民”,小编为你整理了几个简单的方法,特别注意手机上这几个功能一定要记得关了!
先来了解一下个人信息泄漏的途径
第一类: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
这一类一般是我们在资讯类、社交类和购物类网站上被要求注册后,才能享受相应服务。这样,很多人把自己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身份证号等信息全都乖乖交了出去,都汇集到商家后台数据库。只要能看到后台,就能完整地得到每个账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一旦不良商家泄漏或者黑客入侵,全都一览无余。
第二类: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通讯公司、快递公司、房产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都是掌握海量个人信息的单位,当然机构对个人信息都有严密的保护措施。但一旦存在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很容易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10月19日,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起诉了32名涉嫌非法购买412万条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 其中涉案数最多的嫌疑人杨某从事贷款咨询服务。
第三类: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各种晒
通过微信朋友圈晒自己的自拍照、晒孩子照片,甚至包括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在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自己都没注意到。
据12月12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高邮的田女士在朋友圈分享自拍照后,被小姐妹丈夫的朋友盗用,被各种污蔑,丈夫一怒之下要跟她离婚。警方介入后,当事人正式道歉。
第四类:公共WiFi
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如何防范?手机上这几个功能一定要关了
防范住房信息泄露
♦ 及时关闭视频系统
许多酒店会在电脑上安装摄像装置,方便顾客进行视频会议,视频聊天。顾客使用完视频、音频网络服务之后,一定要及时关闭系统,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及时删除酒店内计算机浏览记录、账号、登录密码等信息。
♦积极维权:一旦发现个人隐私被窃取,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因酒店原因造成信息泄露,造成顾客损失,顾客可告酒店。
防范朋友圈个人信息泄露
♦关闭“附近的人”和“允许查看”功能
“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在一定范围内,附近陌生人可以获得你的微信号。同时,“允许查看”功能则是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这两个功能将你朋友圈的部分信息开放给了附近的陌生人,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盗取你个人信息的缺口。
♦晒照片一定要分组
为了保险起见,尽量不要发透露过多个人信息的动态,一定要晒的话注意分组,这类信息被陌生人获取,将加大个人信息泄露盗用的风险。
♦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通过看一个人的朋友圈的生活、工作动态,基本可以了解他的职业,家庭,兴趣爱好,所居住的城市等个人信息。因此,当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时,一定要谨慎,要确认对方身份,才可添加,以防不法分子混入朋友圈,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进而有诈骗、盗用信息等不法行为。
♦不要在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每个使用微信的网友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群,有些群里许多人相互不认识,鱼龙混杂。因此,尽量不要在群聊中分享过多的个人信息,陌生人多群里尽量去掉自己的姓名、职业、电话等信息。
防范个人位置信息泄露
个人位置主要通过定位系统被他人获取,主要包括手机软件、互联网IP、GPS定位等。
♦关闭“开放位置”权限
目前有些手机系统默认对APP开放位置权限,这样一来,你去到哪里,马上被诸多平台所获悉,因此,尽量关闭不必要的位置开放。关闭路径(苹果为例):设置-隐私-点位服务-选择你要关闭的选项
♦关闭“常去地点”功能
苹果手机有“常去地点”功能,会显示你经常去的位置,通过这个功能,基本可以确定你的日常行程,猜测你的家庭住址和公司位置及其他行为。可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进行关闭,保护隐私安全。
♦社交媒体发布动态尽量不要显示位置
很多朋友在使用微博、微信等时,有选择的显示个人位置信息,增加了个人位置信息泄露的风险。
防范网上购物信息泄露
♦开启手机验证和支付密码
网上购物支付时设置“三重保护”,账户登录密码,手机验证和支付密码。并将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设为高强度的复杂密码,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快递单处理完再扔
网购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拿到快递,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随手将带有快递单的包装盒扔掉。快递单中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针对性强的个人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增加安全隐患。
♦慎点网址,谨防钓鱼网站
网购时,要仔细查看登录网址,对商家通过即时通讯发送过来的支付链接,一定要谨慎,跟商家确认,以防是钓鱼网站。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网购
尽量不要通过免费WiFi进行网购,免费WiFi难以识别,存在别有用心者设置钓鱼WiFi的风险;公共场合网购,也有被在场其他人记住账号密码的可能;另外,如果一定要公共场合网购,除了确认网络安全和环境安全外,一定要及时关闭清理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