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长沙历史上第一移民的故事:从江西到湖南去!

2016-02-17 10:38:39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万姗姗]字体:【  
你有没有发现剪脚趾甲时,小趾甲好像总是多一块,稍不注意就会弄得生疼?相信很多长沙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特征表明了你极有可能是“江西种”。老辈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湖南、湖北人多是“江西种”,其显著特征就是其小脚趾的趾甲多一块。

B 不少“不怕辣”的长沙人与“辣不怕”的江西人是“老表”

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这也是长沙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长沙人来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后,大都以稼穑耕垦为主。因避免长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至湖南北部。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认为,早至五代、两宋、元、明时期,就有大量移民进入湖南,而元、明时期数量较多,在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间的移民规模最为空前。谭其骧特别指出,南宋以前,奔向湖南的移民几乎全是江西人。由此可见,历史上,江西先民曾数度迁移,现今不少长沙人流着的是江西人的血。

在上世纪40年代,长沙不过是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江西人却在这里为自己的子弟创办了豫章、庐陵、昭武等五所私立小学。坡子街是当时长沙市里最有名的金融街,街上钱庄和批发商行的老板,大多是江西人。

15世纪末,哥伦布航行美洲把辣椒带回欧洲后,在明代晚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入我国,很快就受到民众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吃辣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而湖南人是“不怕辣”。湖南甚至因为盛行吃辣椒的缘故,“湘妹子”也因此多了一个“辣妹子”的别称。四川人的“水平”要差一些,喜欢用花椒“中和”过的“麻辣”。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清初的人口大迁移有关。众所周知,清初的时候,由于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江西则存在着较严重的人多地少的问题。因此产生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吃辣椒的习惯也就这样传播开了。

长沙人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据南昌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志繁考证,有关“江西老表”的由来,在学术界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湖南人是江西人的后代,湖南人认为与江西人祖上是表亲戚关系,因此就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

黄志繁说,研究发现,很多人是被迫迁徙,但也有不少人为了寻求发展主动迁徙,他们甚至有点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人去大西北,几乎是高喊着“到湖南去!到长沙去!”的口号去寻梦。

在民间,“江西老表”还流行着一种说法。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各派系纷纷前往南京向他庆贺。他疲于应付,因而下令各路人马要按顺序依次进京。当他听说有队人马到长沙时,便下令“歇息三天”,不料被误传为“血洗三天”。长沙地区遭到大屠杀后,人烟稀少。多年后,江西人来到长沙安居乐业,后代繁荣。长沙人因此称江西人为“老表”,视江西人为亲戚。

很多长沙人的“根”在江西不说,真还有不少长沙人在江西有老表。家住湘江世纪城的梁庆成说,他的“根”就在江西。“我家先祖迁到长沙后,一直跟南昌新建的祖居地没有断掉联系,现在,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回祖居地和‘老表’们一起寻根、祭祖。”

C 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湖南人口素质得以提高,人才辈出

湖南地处内陆,在漫长的古代,没有发生过多少举世瞩目的重大事情,亦缺乏引领潮流的人物。虽然出现过周敦颐、王夫之,但总的说来,人才之少廖若晨星。

到了近代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岳麓书院大门上有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应该很好地形容了湖南地区人才辈出的盛况,以至于曾经出现过“湘人不倒,华夏不倾”的讲法。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这种局面的形成,不能不说与大量移民涌入湖南有关。

经元末明初的战乱,湖南人口锐减,几乎十室九空,经济衰败。明洪武年间开始,邻省即大量向湖南移民,借移民之力,经济得以恢复,明代湖南人才亦开始有迅速发展的趋势,但与临近的江西相比,仍相形见绌。明末清初,闯(李自成)献(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军入关,三藩战乱,湖南各州县迭遭蹂躏,又陷入旷野无人的境地。据研究,明清鼎革之际,湖南丧失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清初顺治、康熙至乾隆年间,屡颁“召民开垦”的谕旨。于是,又有不少人从江西和北方各省大量进入湖南。谭其骧在其《湖南人由来考》一书里说,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湖南全省外来移民占人口总数的九成以上。

大量移民的涌入,使湖南居民的族缘与血缘得到了更新,从而导致人口素质的提高。大凡离乡背井迁往他方的移民,大都具有开拓意识和自力更生、勤奋创业的精神,相对而言,那些秉性懦弱、得过且过、游惰懒散、无所作为的人,往往不愿离开熟悉的本土去追求新的生活。一般来说,就生理、心理因素而言,移民是优越于土著的。由于移民的辛勤劳作,到康熙时,湖南水稻生产已有了较大发展,赢得“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从而为湖南经济的恢复、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外来移民与土著居民中的苗、瑶、侗及土家族长期相处,既有彼此争斗,亦有相互联姻。谭其骧认为,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窃以为蛮族血统活力之加入,实有以致之”。也有人说:“移民而来的汉人与苗人等少数民族通婚,成了一个混血的民族,所以才有特殊的个性。”

元末明初的大移民,对湖南的影响深远。不仅使湖南全省人口素质实现了更新,而且还带来了移民所有的开拓精神与进取意识,并逐渐形成了明显有别于他省的特殊的民风: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尚气好胜,霸蛮任性。受这种民风熏陶的学子士人,也逐渐形成特殊的士气文风:质朴淳实,不尚浮靡,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多带血性却又负气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