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新常态下城市群开放合作新突破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在合肥举行 于合军易炼红王文涛阮成发吴存荣胡衡华等出席

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四市市长共同签署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合肥纲要》。长沙晚报特派记者 周柏平 摄
四市市长共同签署《合肥纲要》,有望实现住房公积金实行异地互认、社保关系无障碍跨地区转移接续等互动合作
长沙晚报合肥讯(特派记者 舒薇)在美丽的巢湖之滨,长沙、南昌、武汉、合肥四市就发展合作第三次“握手”。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在合肥举行,四市以“深化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合肥纲要》(简称《合肥纲要》),共谋新常态下加速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于合军,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会上发言。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安,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长沙市领导陈泽珲、陈献春、刘明理等出席。
去年,四市在湘江之畔成功签署了《长沙宣言》,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一年来,四省会城市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落实《武汉共识》、《长沙宣言》,推动相向合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在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强化创新,深化合作,优化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昨日,四省会城市市长共同签署了《合肥纲要》,在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产业合作、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合作事项。其中,四市住房公积金实行异地互认、社保关系无障碍跨地区转移接续等内容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给四市群众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四座城市就像四个马达,共同驱动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这艘航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破浪前行。身处厚积薄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我们对四市发展的美好前景更加充满憧憬。”易炼红表示,一年来,长江中游的四省会城市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落实《武汉共识》、《长沙宣言》,推动相向合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省会城市迎来了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长沙期待与武汉、合肥、南昌更紧密地携手,更频繁地互动,更深入地合作,在发展新常态下共推国家级城市群加快崛起。
易炼红就深化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共同发力。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应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和战略协作,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早日出台,让国家级城市群发展战略早日落地。同时,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国际空港、内河航运中心等建设上迈出更大更实步伐,形成海陆空立体式的互联互通格局。
二是在打造开放市场上携手合作。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方向为指引,着力于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市场信息互通和信用体系互认,在工商注册、质量技术、金融市场、文化旅游、示范运用等方面率先突破,形成“同城化”的开放环境,构建“大融合”的发展格局,让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更加畅通、更加有序地流动,共同做大内需市场。
三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联防联治。在信息共享、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等领域开展更多的实质性合作。尤其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治上,建议四市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共享一片蓝天的愿景。
于合军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的举行,对推动四省会城市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国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四省会城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两型社会示范区。
王文涛、阮成发、吴存荣分别代表南昌、武汉、合肥发言。
抱团发展,实现1+1+1+1>4
四省会城市发改委负责人盘点一体化发展惠民成效

长沙市发改委主任张智勇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

南昌市发改委党组书记李伟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宋道军
长沙晚报合肥专电(特派记者 舒薇)过去一年,长沙、南昌、武汉、合肥等四省会城市的市民“串门”更便捷了吗?未来,在哪些方面可以过得更像“一家人”?四个城市抱团发展,如何实现1+1+1+1>4的效果……在昨日举行的四省会城市发改委负责人媒体见面会上,相关负责人就深化合作取得的惠民成效进行盘点,为未来融合发展支招献策。
长沙与南昌武汉形成“90分钟经济圈”
记者:2015年,长沙将在哪些方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张智勇(长沙市发改委主任):过去一年,四省会城市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落实《武汉共识》、《长沙宣言》,推动相向合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四省会城市建立了部门间的联系会议制度,人社部门在武汉共同举办了大型人才交流会和网上人才招聘会,规划部门就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互访座谈。沪昆高铁长沙至南昌段通车,长沙与南昌、武汉形成“90分钟经济圈”;合武高铁通车,合肥至武汉仅需两个半小时,到长沙仅4个小时,四市海关共同参与了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等合作事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长江中游城市群带来了新机遇。下一阶段,长沙将依托创新创意、文化旅游、交通枢纽等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其他城市的合作领域,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市参保退休人员可异地年审
记者:围绕《武汉共识》和《长沙宣言》确定的合作事项,武汉在合作惠及民生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吴清(武汉市发改委主任):2014年12月初,四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在武汉签署了合作协议,一致同意2015年1月1日起,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地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将实行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的户口在长沙,在武汉工作和缴纳公积金,按照新的政策,你可以凭借武汉市公积金中心开具的证明,在长沙办理公积金贷款买房。
不仅如此,武汉对持四市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在四省会城市就业创业可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在人力资源市场同等享受免费就业创业服务。此外,实现四市参保退休人员异地年审,四市推出旅游优惠联票。
打造四省会城市“一日经济圈”
记者:过去一年,在四个省会城市一体化发展中,市民享受了哪些“交通红利”?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快完善交通网络,打造“一日经济圈”?
李伟(南昌市发改委党组书记):随着沪昆高铁长沙至南昌段开通,南昌、长沙、武汉三地实现了高铁回环互通,南昌到长沙最快1小时34分、到武汉2小时31分,长沙到武汉1小时18分,中部“铁三角”格局初定,加速“中三角”一体化进程,相关城市居民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方面享受到“交通红利”。
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一个“城市同城化”的城市群,重点是四城市间要通过城际、高铁、航空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加快四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当务之急要加快高铁的规划对接。可以着力从各市的市内轨交、市郊列车、城际列车和省际高铁四个层面,来构建交通枢纽,并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从而使四个省会城市成为四省开放发展的“第一岛链”,加深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联系,形成四省会城市的“一日经济圈”。
一批重大项目抱团争取国家支持
记者:此次在合肥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较去年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宋道军(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本次会议是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召开的首次会商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会商会较前两届有所创新:增设了企业家交流会,邀请四市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金融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家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交流发言。通过本次会议,在四市企业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双方今后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本次会商会,四市在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产业合作、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合作事项。其中,四市住房公积金实行异地互认、社保关系无障碍跨地区转移接续等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给四市市民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惠。
此外,本次会商会,四市将共同确定一批重要事项或重大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支持。目前,在前期与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肥起草了《四省会城市拟讨论有关建议案(建议稿)》。其中,推进四省会城市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是一项重要内容。
责编:吴涛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