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落实看湖南】让安置群众居者“优”其屋

2025-03-30 07:4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衡阳、永州创新推出“房票安置”模式——

让安置群众居者“优”其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怡然 刘跃兵

拆迁安置工作,长期被视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头号难题”。

以“市场化机制”破题,衡阳市石鼓区与永州祁阳市相继推出“房票安置”模式,实现了安置群众居者“优”其屋,推动了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

“小区环境、周边配套,都没话说!如果没有‘房票安置’,我们不可能买到这么心仪的房子。”去年底,家住在衡阳市石鼓区的安置户刘廷省,用手中的“房票”购买了自己中意的商品房。

刘廷省口中的“房票”,即政府将安置房购房补助金额量化后,制作成的购房补助凭据。安置户手持房票,可以自行到与政府签订了协议的楼盘选房、购房。

2023年9月,石鼓区全面启动“房票安置”工作,通过发布筹集公告,与辖区8家房企签订“房票安置”合作协议,为安置户提供了804套团购房源,极大满足了安置群众按需选购的意愿。

“过去至少要等个三五年才能住进新房,房子建好后还要抓阄摇号决定住哪层哪间,并且大多是小产权房,不能办房产证或进行买卖交易。”石鼓区安置户李德峰感慨,“现在都是商品现房,即买即住即办证,可自由交易和抵押”。

蒋昌任是祁阳市城市涝区避险综合治理项目拆迁安置户,“上午签订房屋拆迁协议,下午就用房票买了房,新房采光好,小区绿化率高,周边有学校、医院,生活方便”。

“‘房票安置’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配菜’变为群众‘点菜’”,祁阳市住建局局长唐国平介绍,当地整合37个楼盘、11576套房源,从“人等房”到“房等人”,让安置工作回归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本源。

从“财政包袱”到“轻装上阵”

一张小房票,既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和品质化需求,也激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资金保障是“房票安置”的关键环节。祁阳设置了5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池”用于兑付房票资金,确保房企结算资金和房票使用人的相关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石鼓区则采取了“352”的资金结算方式,即与房地产企业签订购房合同支付30%、交房办证后支付50%、剩余20%尾款两年后付清。这样就给政府筹集资金预留了时间,缓解了财政压力。

石鼓区住建局局长尹磊算了一笔账:全区安置总面积3.7万平方米,按照过渡费每平方米8元计算,在长达2至3年的过渡周期下,最多需支付超1000万元过渡费。通过发放房票,过渡周期缩短至几个月,每年可节约近400万元。

省了这笔成本,地方可以更加轻装上阵。

祁阳市住建局局长唐国平告诉记者,在房票安置模式下,城市征拆开发建设模式由原来的“征收-建设-安置-开发”变为“征收-安置-开发”三个环节,压缩了1至3年的建设开发周期,有效降低了项目落地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城市开发建设效率。

在房票安置推动下,祁阳新引进的47亿元文旅体产城融合项目,实现了快征收、快安置、快开发,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动工建设。此外,原计划的7个安置区项目和2个二期安置项目无需开建或续建,直接为祁阳节省了约25亿元的财政支出。

数据显示,启动房票安置工作以来,祁阳市共发放房票598张、总金额达6.42亿元,使用房票购房套数达1029套;石鼓区共完成遗留安置任务314套、3.6万平方米,完成全区任务的98%,并带动商品房销售1.9亿元,预计可产生税收1200余万元。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专题:大抓落实看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