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片烟云

2025-03-27 07: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家建] [编辑:伍镆]
字体:【

胡家建

四十七年前告别故乡,它的模样就定格在我的记忆屏上了。

钱粮湖就是我的故乡。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上大学以前,我没有远离过钱粮湖。

在围垦钱粮湖前,层山是东洞庭湖西北角的一方彼岸,洪水季节,洞庭波涛直接拍打着层山的岩脚,卷起千堆雪。

旗杆嘴的苍梧台、望君洲的望夫石、采桑湖的蚕叶树,留下了舜帝和湘妃凄美的爱情故事。罐头尖的晒羞滩,更是记载了狐仙在华容河沐浴后衣服被河风吹走,只得光着身子在河滩晒太阳的古灵精怪的聊斋故事。

钱粮湖原本不叫钱粮湖!

清乾隆时期,钱粮湖叫“乾隆湖”。传说是乾隆皇帝到达桃花山下的一片湖州,被洞庭湖的美景所吸引,便在后来称为七分场的一个叫“拜席摊”的地方拜起了湖神,据说皇帝祭拜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当地民众为纪念皇帝的到来,将附近的一个季节湖称为“乾隆湖”。

钱粮湖这一名称的历史也并不悠久。1958年,湖南省农垦局挥笔在这片湖洲上画了一个圈,雄心勃勃要围垦一个江南最大的国有农场。

秀才们绞尽脑汁,为吸人眼球,招引八方民众自愿来屯垦,于是别出心裁巧用“乾隆”的谐音,将“乾隆湖”改为“钱粮湖”,农场正式定名为“国营钱粮湖农场”。

层山,过去称为臣山,与附近的君山、官山和民山称为“君臣官民”洞庭四君子。后来反封建时将臣山改为层山、民山改为明山。民山,就是现在藕池河边的明山头镇。

层山海拔150多米,与周围的小山丘组成几平方公里的高台,丰水季节时她亭亭玉立,“宛在水中央”,围垦的决策者们将这里定为农场总场所在地。

苏联和蒙古国给农场送来了几十台开荒的拖拉机和几百匹蒙古马。机器要运转维修,首先需要电。

于是,在1960年冬,我亲眼见到了层山电厂的兴建,电厂大烟囱的脚手架,已经伸到了半空,与层山构成一幅对称的图画。山镇的夜晚首次被电灯照亮。手术室不再用马灯,修理厂的机床转动起来了,打米厂机器中吐出的大米,源源不断送到各生产队事务室等待发放。

悦来河离老烟囱约十公里,上学来回的路上,在五队的岩闸上,远远就能望见老烟囱喷云吐雾的雄姿,那缕随风飘散的烟云,曾唤起童年无数的遐想。

1965年,农场开辟了个飞机场,安-2型农用飞机给农场万亩棉田撒药治虫,职工一批批来到层山飞机场观风景、看飞机。我也再次来到层山,看完飞机起降后,特地到电厂看望了老烟囱。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层山设立了高中。入学的那天,我担着行李,老烟囱就在我去学校报名的路边。在大烟囱下,我放下行李,抬头举目凝视烟囱的顶端,抚摸着囱身,然后围绕烟囱转了一圈。

每个城镇都有一个地标,老烟囱就是层山镇的地标,就是钱粮湖的历史,它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见证了钱粮湖的一切。

1996年,钱粮湖溃垸,农场受到灭顶之灾。相关部门开始反思屯垦的后遗症,实行退田还湖。层山的城镇建设大刀阔斧进行,一栋栋居民楼拔地而起,一些建场时的老建筑就只剩下老烟囱、老打米厂和农场第一代负责人住过的小瓦房了。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