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卜岚 通讯员 李思雨
日前,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开展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信息公开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开展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信息公开活动,实现依法应当公示公开的公共收益信息“应亮尽亮”。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长沙市民中引发广泛讨论。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这将倒逼物业改革,或将开启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仅15%的小区定期公开收支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公共收益信息不透明,部分小区的业主权益受到损害。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或业委会对公共收益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资金去向不明。
“我平时工作较忙,虽然每天看到小区进门、电梯等有一些广告,但是并不知道这些收益到底是‘何去何从’。”家住长沙岳麓区的吴女士说,知道商品房小区多多少少有些收益,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业主也很难讲清楚。
和吴女士一样,不少业主对小区这本“糊涂账”并不了解。
据长沙市消费者协会2023年调查显示,超60%的受访业主不清楚本小区公共收益具体金额,仅15%的小区定期公开收支情况。此外,2021至2023年,长沙12345热线接到物业投诉年均增长率为23%,其中公共收益不透明占投诉量占比超过40%。
不仅如此,长沙还有多个小区因物业公司擅自挪用公共收益引发纠纷。早在几年前,长沙市芙蓉区东成大厦业委会因质疑老物业侵占了小区公共收益,将物业告上了法庭。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物业向小区业委会返还公共收益47.9万余元。这是长沙首例业委会诉原物业侵占公共收益胜诉的案件。
每年的三月底前公布上一年度的信息
为了规范物业行业、保障业主权益,此次通知规定,在公开主体方面,遵循“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对于已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由业主委员会承担起公共收益信息公开的重任;而尚未成立业主大会或到期未换届的小区,则由受托经营的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主体负责公开。
公开方式采取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模式。线下,在物业区域主出入口、物业客户服务中心、各单元楼栋大厅设置公示公告栏;线上,通过物业服务APP、微信公众号、业主微信群、楼栋管家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进行公开,且线上线下内容和时限需保持一致。
时间上,小区物业公共收益原则上应于每年的三月底前公布上一年度的信息,公示期不少于三十日,新竣工交付的住宅小区,自业主入住后的第二个年度启动公共收益公示。
公开公共收益,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
公共收益全面“晒”阳光,这一政策的核心要点,在于保障业主对小区公共收益的知情权,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收益管理不透明的问题,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尽管之前《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公共收益的归属,但执行层面缺乏细化规范,物业企业操作随意性强。物业服务企业或业委会对公共收益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频出。此次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保障业主的合法经济权益,让业主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长沙一物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这也将倒逼物业规范管理,加速行业洗牌,因为阳光化运作要求物业企业健全财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提升管理透明度重塑行业信誉,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过,公开公共收益只是第一步,政策还需配套建立资金使用决策机制和业主参与渠道。比如细化公共收益分配规则,明确物业企业违规行为的追责条款。同时需构建政府监管、第三方审计与业主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体系,确保制度落地。”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