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琼 李杰
赏万亩桃林,游秦溪秘境,看本土非遗、听渔舟唱晚……3月28日,2025年桃花源文化旅游节暨“桃花源式待客之道”活动月启动,蒙蒙细雨中,桃花源景区依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文化赋能,600米非遗“长龙”点亮满园春色
“今年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加入不少传统文化元素,真正办成老百姓喜爱的节会。”桃花源文旅局副局长曾婷婷介绍,30多年前桃花源非遗游园会经典再现,让游客感受桃花源本土文化厚度。
这支非遗巡游队伍长达600米,由板龙灯、滚龙灯、采莲船、大头娃娃、高跷、傩戏面具等10余种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组成,所到之处被游客围得满满当当。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桃源九溪的板龙灯队伍长达300米,近500人参与。板龙灯龙身由若干木板组成,每块木板上紧扎颜色鲜艳的彩色灯笼,灯笼内燃三根蜡烛,板下装手柄,演员们用肩扛形式,舞出“游龙戏水”等造型,观众不时拍手叫好。
“不仅可以赏花拍照、品尝美食,还能带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游客王超手捧擂茶告诉记者。
在碧水环绕的白麟洲品非遗村宴,观渔鼓等传统非遗表演,探寻非遗绒花技艺,漫步“两山一湖”核心区,“打卡”老照片故事馆,追寻桃源木雕历史,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文旅与国潮碰撞,激发消费新活力。接下来一个月,桃花源国潮艺术节、国潮音乐节、“桃花仙子”全国邀请赛、旗袍大赛等活动将陆续与游客见面。
常德市副市长陈华介绍,桃花源携手西藏林芝、北京平谷打造全国性桃花文化IP,以“一桃三域”的创新格局,为游客呈现古今交融、科技赋能的全域旅游新体验。
文旅出“新”,游客同比增八成
漫步景区周边,记者发现今年新增不少新业态、新产品。
景区旁桃仙岭村的一家“村咖”,不少游客排队“打卡”。“村咖”店主告诉记者:“3月以来,游客增加不少,日销各类饮品400多杯。”
“‘村咖’融合乡村与大自然气息,与城市咖啡截然不同,有一种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体验。”益阳游客李勇告诉记者,他和两个朋友来桃花源游玩,喝完咖啡,便直奔桃花源万亩桃林“打卡”。
“景区还将新文旅与低空经济结合,打造新型消费增长点。”曾婷婷告诉记者。
现场,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在桃花源五柳湖畔平稳起飞,在景区上空盘旋一周后安全降落。桃花源景区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何珊说,“空中赏花”“跨湖面飞行”将成为桃花源景区文旅新业态,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多元业态融合,游客体验升级。”何珊介绍,近年来,桃花源景区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建成以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万亩桃林、五柳小镇、桃花源古镇以及山水实景演出为主的游览体系和50多个配套项目。全国首台河流剧场节目《桃花源记》,依托4.6公里长的秦溪河谷,真人实景打造画中游的全新浸入式观演,备受游客喜爱。
1月1日至3月26日,桃花源景区入园游客19.1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80%,总收入579万余元,同比增长近40%。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