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8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城市安全运行一张图,若发生燃气泄漏、内涝积水、排水不畅等隐患,前端监测设备可自动感知并立马通过红色和橙色进行预警,还可精准定位并提供相关数据。近日,记者从长沙市城市生命线管理系统演示会议上获悉,该系统一期重点建设的燃气、内涝、排水、路面塌陷四个专项内容成效初显,将在短临雨量预警和可燃气泄漏监测等场景中得到应用。
查漏气防积水,智慧系统显身手
“目前,我们已新建200套燃气相邻空间监测设备,用来监测天然气、沼气等可燃气体的浓度。”长沙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新型城市建设管理事务室副主任马琦介绍,这些设备主要安装在燃气管线相邻雨污水井、通信井内。一旦监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报警值范围,就会立马在系统后台报警,并在地图上显示相关位置和周边情况。
作为长沙市城市生命线管理系统一期重点建设的燃气专项模块,已接入燃气公司建设的阀井和调压设备的前端感知设备监测数据。通过新建燃气相关预警预测模型,辅助燃气公司预防燃气管网泄漏等事故。
同样为系统重点建设的内涝专项监测模块,主要依托气象部门精准预报数据、短临降雨数据等,结合“一点一策一视频”和“631”防汛叫应机制,实现局部地区城市内涝在线分析、预测预警等。
据介绍,在今年汛期开始试运行以来,系统历经六次暴雨预测推演使用,在雨量雷达有效覆盖范围内,系统平均命中率68%以上,可有效解决“以街区为单位的内涝1小时预警”以及在这一小时内有效提升防涝所用人车机材的精准投送问题,达到迅速、高效、有序应对排渍处突的目的。
基本建成12个专项监测应用
2021年,长沙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新城建试点城市,城市生命线系统作为试点任务之一,被列为全市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目前已初步构建数据仓库,基本建成燃气、排水、路面塌陷、城市内涝、桥隧等12个专项监测应用,场景功能开发已基本成型。
其中,一期重点推进燃气、内涝、路塌、排水4个自建场景的开发,其他场景以统筹接入为主,同时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纳入项目同步建设,构建生命线平台的底层数字框架。
“城市生命线管理系统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大工程,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强化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系统能用、好用、管用。”长沙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说,要着力建立六大机制——数据倒逼机制、平台协同机制、标准前置机制、安全产业链发展机制、行业规范管理机制、业务板块统筹机制——最终实现长沙市生命线工程全市域监测覆盖、全流程数智规范、全行业链式发展的总目标,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源:长沙晚报
责编:刘畅畅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