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变3次!长沙“小升初”微机派位改革背后,有哪些变化

2020-07-15 21: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斯涵 黄京 黄禧燕 罗珊] [编辑:夏博]
字体:【

华声在线7月14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实习生 黄禧燕 罗珊)12所学校参加,1961名学生微机派位……今天,2020年长沙市城区小学升初中部分民办学校、子弟学校征集志愿批微机派位在长沙市岳麓区西雅中学举行。这是今年长沙市城区小升初的第三次微机派位,也是首次对民办学校、子弟学校实行征集志愿派位。从以往的1次微机派位到今年的3次,这样的改革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现场:1961名学生抓住机会“最后一搏”

7月14日上午9点45分,随着大屏幕上学生姓名以及所派学校的定格,2020年长沙市城区“小升初”微机派位工作画上圆满句号。“真是太紧张了,不知道我家孩子有没有分到我们心仪的学校。”参加本次征集志愿批微机派位的学生家长代表李女士有点激动,一直交叉紧握着双手,手心都已被她攥出了微微的细汗。

记者了解到,本次微机派位是长沙“小升初”的第三次微机派位,共有12所学校、1961名学生参加。“今天参加微机派位的学校都是学位尚有富余的学校。”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表示。

据悉,2020年长沙“小升初”微机派位由往年的一次转变为三次,5月28日,报名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直升,以及外国语特色学校的学生参与第一次派位;7月4日,长沙市统一举行2020年城区小学升初中(含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子弟学校)联合微机派位,这一轮派位,除开第一轮派中且录取的学生、确定录取的体艺后备人才、配套入学生,其他长沙市学籍小学毕业生、外地生回长生、跨区生都要参加;7月14日,第三次派位需先登录“长沙市普通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报名数小于或等于富余学位数,全部录取;若大于富余学位数,实行电脑派位,随机录取。

“长沙市教育局不允许学校通过招生考试来进行录取,所以通过三次微机派位给学生、家长更多的选择机会。”缪雅琴说。记者了解到,如果本次微机派位被派中的话,那么学生的资料将自动到所派中的学校,反之,学生的资料将会发送至第二次所派中的公办学校。已填报征集志愿的学生可以于7月15日按照原征集志愿报名方式,登录“长沙市普通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http://rxbm.csedu.gov.cn),查看征集志愿派位结果。

家长:让孩子从“奥数培训班”中解脱出来

事实上,为了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以往很多家长费心费力,将孩子往各种“秘考”、“占坑班”送,不但加重了学习负担,有的甚至还被各种所谓的“民办学校联合培训机构”连蒙带骗参加各种培训。因此,面对今年的新政,家长们普遍看好。

“一名学生能有三次微机派位的机会,我认为是很公平的。”来自雨花区的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在第一次微机派位时,就给孩子填报了一所外国语特色学校,但没有派中;第二次微机派位时,孩子又没有派中志愿学校,于是参加了第三次派位。虽然如果没有派中只能去之前派的公办学校,但至少给了三次公平派位的机会,“这是最透明最公平的”。高女士说,之前一些高年级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各种经验,强调要参加“奥数培训班”和各种考试,就可以被选上,但今年自己的孩子一次考试都没参加。“我们都从培训班中解脱出来了,按照她的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薛女士也对“‘小升初’公民办同步招生,民办全部微机派位”的新政十分认同。“只有生源质量都相同了,对每个老师和每所学校的评价,才是最公平的。”她相信,随着这项政策地继续贯彻落实,将会对当下饱受诟病的“剧场效应”有所缓解。

观点:公办民办将由“生源的竞争”转为“教学的竞争”

从2019年开始,长沙市民办初中招生政策出现了较大调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将采取“微机派位+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派位比例在50%和20%之间徘徊,使得提前招生、违规考试、无序竞争、超计划招生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而从2020年开始,长沙城区“小升初”全面实行“公民同招”且民办初中全部微机派位。“微机派位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入学均等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减负,从根源上彻底地解决民办学校通过‘掐尖’、‘占坑’等招生乱象。”谈及今年的改革,缪雅琴如是说。

“我觉得在目前来说,微机派位是促进教育公平很好的一种形式。”长雅中学校长许庆丰表示,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让学生承受过度的课业负担,而且对于公办学校来说也是比较公平的。“所有学校都不能掐尖,公办学校也可以录取到优质生源,从而有效避免了最优生源的过度集中。”许庆丰说,在均衡的生源条件下,公办和民办初中竞争的点,将由过去的“生源竞争”转变到教学质量上来。

此外,记者发现,学生生源的变化也将使民办初中面对一定的挑战。中雅培粹实验学校副校长曹志鹏表示,“小升初”实行全面微机派位后,将对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培养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管学生怎么变,我们都会因材施教,这就是最大的教育公平。”曹志鹏告诉记者,虽说生源变化使得学校面临一定的挑战,但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的老师可能更有危机感,他们需要更进一步去展现他们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相信他们一定会不负众望”。

清水塘第三小学校长谢益林作了一个统计,通过微机派位,今年该校被长沙市湘一立信实验学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大大超出往年。“以前的民办学校能够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去进行优质生源选拔,而今年小升初实行全面微机派位,这让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多了进入心仪学校的机会。”

“改革不是目的,不是结果,而只是过程。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结果是学生公平享有优质的义务教育。”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认为,在通过招生政策对择校进行调节的同时,长沙将更加重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