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衡阳人防工事丨九地之下筑“长城”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彭斌]

编者按:

追忆人防峥嵘,凝聚磅礴力量。

一个地方,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动容;一座城市,总有一些力量让人澎湃。

巍峨衡岳,绵延湘水,孕育了衡阳人许许多多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今天起,《探寻衡阳》就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感触衡阳这座城市的力量。

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地下,还有一个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平行空间。然而,当人们走进这些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防工事时,就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赞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靠简单的工具和人力居然挖掘出一个如此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地下世界;赞叹当伟人一声令下时,衡阳军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赞叹衡阳人民未雨绸缪、众志成城的国防意识……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人民防空走向了全面的国防动员时代。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人民防空”“全民国防”深刻内涵,发动广大群众,凝聚人民力量,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动员同频共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融入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大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历史重托。

衡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衡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公众号“衡阳国防动员”推出“探寻衡阳——人防工事中蕴含的城市力量”专栏,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踏寻一处处早期人防工程,见证衡阳人民艰苦创业的动人场感,悟昔日峥嵘,汲取历史营养,涵养新时代爱国情怀,凝聚新时代国防动员的无穷力量。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斌

孔子云:谋者善计,勇者善胆,智者善藏。《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一个“藏”字释义丰富,细细品来,蕴含着诸多人生哲理。藏,不单单是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智慧。

▲“709工程”内的实景复原雕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的时代,世界充满了不太平,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苏矛盾的剑拔弩张,还有印度的窥伺,欧美国家的敌对……

面对这样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主席在1972年提出了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看似简单的九个字,成为了我国这一时期的战略和应对复杂形势的制胜法宝。

衡阳,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冲。古人对衡阳在地理位置上的评价是:“扼荆湖南北,引交(越北)广为颈,更有衡山为后、湘水在前,为湘之重镇。”在近现代战争中,衡阳更是常常成为攻守焦点。有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据《湖南防空汇编》记载:抗战期间,敌机袭衡阳500余次,均以车站附近为最。解放后,1952年5月,仅一个月时间内,国民党就派出飞机19次125架,袭扰衡阳地区11个县市……

很多衡阳人都曾见过那张日军轰炸后,衡阳城区仅剩三间半房子的照片。空袭之惨状,毁城之悲愤,让衡阳军民更加众志成城。

1950年4月,解放不久的衡阳就成立了以时任警备区司令员杨梅生为主任、时任市长毛远耀为副主任的衡阳市人民防空委员会。

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要准备打仗”“房子底下挖洞”“备荒、备战、为人民”等系列指示,并要求修建“连点成片,片连支干道,支干道连主干道”的人防工事。因此,衡阳城区迅速形成了“家家户户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打挖防空工事的人防战备热潮。

数字统计显示,自1969年9月起,衡阳军民仅用三个多月时间,就新挖了防空坑道66878米、地下室9754平方米、掩蔽部33488平方米,可容纳476415人;此外还有防空洞4013个、21174平方米,防空壕33455平方米,超过了解放20年所构筑的防空工事总数的37倍多。

▲广大劳动群众参与防空洞建设。

1970年9月25年,修建解放路地下人防工事主干道的“709工程”正式开工。从全市470多个单位抽调的2000多位民兵,组成23个专业连队全线展开作业。历时一年,东起湘江河畔,北连进步电影院,沿着解放路,穿过回子岭、天马山,通往西郊凤娥山脚,净宽2米、高2.3米,全长3670米,有房间63间、进出口16个,总面积7050平方米的巨大工程就基本竣工。当年,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下初春》诸多场景就取景于此。

“1973年,提前13天完成7万平方米人防工事构筑任务”;1975年,集中力量狠抓了东、南、西、北四条主干道和雁峰、接龙、岳屏三山联通工程的建设……尽管时隔50多年,但躺在病床上的任庭喜老人如数家珍。任老于1991年从市人防办离休,之前全程参与了衡阳人防工事的修建。

▲躺在病榻接受采访的任庭喜老人在回顾那段岁月时依旧记忆深刻。

“修建人防工事的时候真苦,没有先进工具,大家就用锄头、钢钎,手拉肩扛。遇到塌方,大家总是集思广益、锲而不舍。共有28人为修建衡阳人防工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讲到这里,这位跟随四野从东北转战到海南岛的老人已是泪眼涟涟。

53年后,诗人张沐兴在参观“709工程”时,写下了动人的诗句:“我已经达到了这个城市隐蔽的深处/却不能抵达前辈的1970年/好在墙壁上记忆的汗水/让我在安宁的生活中得到盐的洗刷。”

来源:衡阳日报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宇 三审:王亚奇)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