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22日讯(记者 邓拓平)多种多样的水草、大面积的绿地、澄澈的湖水,4月14日,记者来到常德市安乡县珊珀湖,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湿地公园。经过三年多的治理,这里没有了捕鱼的船只,水质大大改善,一度出现的“水下荒漠”也逐渐恢复。
实施“生物操控”,“水下荒漠”变“水下森林”
珊珀湖位于安乡县安丰乡境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投肥养殖。由于多年来的投肥养殖,再加上周边大量的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的排入,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在2015年前,长期为劣V类水质。“珊珀湖是安乡的‘母亲湖’,受污染后,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期盼珊珀湖能重焕生机,成为洞庭湖的一颗明珠。”安乡县副县长周宏林说道。
治理中的珊珀湖。常德市发改委供图
2017年开始,珊珀湖综合治理全面开启。“劣V水质,可以理解为水不能喝、大量水生植物会死亡,久而久之,会形成‘水下荒漠’。”参与珊珀湖治理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首席科学家雷刚说道。过去,因大量投肥和废水排入,珊珀湖磷含量超标,蓝绿藻大量繁殖,导致其他水草消失殆尽,湖中生态系统的关键食物链被打断。“所以,全面禁止投放养殖和实施环湖截污是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控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清除鱼类并设置软围隔、统一调度沿湖涵闸等手段,珊珀湖生态大有改善。”雷刚说,他把这种模式总结为“生物操控”,“这样做的最大意义,在于恢复珊珀湖生态系统的关键食物链,重塑‘水下森林’,是一种‘治本’模式。”
进行“生物操控”的同时,珊珀湖还开展了补水活水、重点清淤、生态修复等工程,水体水质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持续优化,周边水系持续改善。“珊珀湖是安乡最美、最优的生态资源,安乡会把珊珀湖作为湖区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周宏林说。
“洞庭之心”转型发展,水草种植带来生机
位于洞庭腹地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过去因为高密度养殖、过度投肥捕捞等导致湖体生态严重受损,水质一度达到劣V类,主要污染物磷、氮含量比III类水质标准值高3至6倍,耀眼的“洞庭之心”成为黯淡的“水下荒漠”。
“之前,来到大通湖,最常见的就是养鱼,但其实效益不算好,环境也污染了。”4月14日,益阳市大通湖区副区长、河坝镇党委书记刘文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低效益、高污染,“双输”局面下,大通湖开启治理工程,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岸中部区域的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
2016年开始,大通湖全面推进畜禽水产退养、污水垃圾治理以及疏浚引水活水,以防治养殖污染、严控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同时,大通湖打造水草种植基地,刘文介绍,这一举措一方面能推进生态恢复,一方面能产生经济效益。“现在,大通湖种植有湘莲、马来眼子菜、黑藻、苦草等30余种水草。它们的存在能够净化湖水中的氮磷元素,同时经济效益要比以前养鱼高出许多,比如种植湘莲每亩纯利润能达到一至两万元,种植苦草每亩纯利润有三至四千元,相比之下,养鱼每亩纯利润仅有两千元左右。”刘文说。
从养鱼到种植水草,转型成功后的大通湖又开始发展“水草+”产业:“水草+套养青蟹”“水草+水体景观”“水草+农家乐”……刘文介绍,“水草+”模式也是当地重要的创收途径。“明年,水草种植规模预计达到1万亩,往后,大通湖还将打造水生植物科普园,发展生态旅游是新目标。”刘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