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起沅湘思屈原

2025-01-06 07:54: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丁文] [编辑:伍镆]
字体:【

郭丁文

端午节前一周,赴溆浦游学。车辆洞穿隧道群,眼前的溆浦盆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天高云淡,令人心境不觉“豁然开朗”。

七千年前,沅水上游的高庙先人顺流而下来到溆浦,他们随身携带的也许有石制的工具、骨制的饰物、竹制的箭簇,还有刻画着凤凰等禽兽纹饰的白陶。高庙白陶上的凤鸟纹饰,便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凤凰。此时祖先们已经开始了崇拜天地神灵的傩舞。相对于器物,文明开化传承更为持久,在七千年后的湖湘大地,祭祀依然是巫风傩韵。

我们来到易罹患洪水的大江口——溆水汇入沅江的入河口三角洲地带。这块小小的三角洲已经残破,唯有屈子祠仍然屡屡翻修。端午龙舟和枕头粽据说都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两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从郢都出发,渡荆江、过澧浦、经云梦、溯沅水、入溆水、穿思蒙,来到溆浦。屈子特立独行的风格、慷慨激昂的演说、行云流水的辞赋,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心灵深处的记忆和震撼。

若干年后,屈原第二次被驱逐出郢都,流放到沅湘大地。在大江口屈子祠的一面白壁上,用繁体汉字书写着屈原的作品——《九章之涉江》,重读楚辞确实有一种热血偾张而又玄幻飘渺的代入感:屈原身着华丽瑰玮的服饰,骑着白龙马仗剑走天涯,“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屈原成就了湖湘,湖湘也成就了屈原。在屈原的诗作中,不乏对傩舞的描写,不乏对凤凰的描写。《九歌》中的场景,也许就是屈原在溆浦观摩原住民祭祀天地时的实录。在《涉江》中,屈子自比“凤凰”(“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在诗歌的结尾,更是发出了“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感慨。在《离骚经》中,他展开想象的翅膀,“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为他举旗做向导的就是“凤凰”——“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两千两百多年后,郭沫若先生用如椽巨笔挥就了历史剧作《屈原》和新诗《凤凰涅槃》。舞台上的“屈原”激情表白:“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新诗中的凤凰高声歌唱:“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屈原化身为凤凰,凤凰就是屈原。我想,郭老在两篇不同的作品中是把人和神鸟息息相通起来了的。郭老是真正懂屈原的!

在溆浦、在湖湘、在楚地,在国人心中,凤凰是通神之鸟,屈原是著名之人,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华夏精神的图腾。人们相信,沅水边的高庙人沿江北上与楚风南渐是文明融合的过程;“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思蒙峡谷边的吊脚楼中“问天”“求索”;在汨罗江畔“怀瑾握瑜”,与渔夫对答,屈原正是文明融合的典范。

午后,一行人乘船溯溆水而上。思蒙大峡谷峰回路转,岸边的吊脚楼已人去楼空,纤夫道早已淹没在水中。屈原两千年前经过时,此处“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船上,人们吟诵着《楚辞》,传诵着有关屈子的传闻。世事变迁,山风水月永恒。在溆水的微波中,斜阳在江面洒下满屏的金黄!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