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圭塘河鸟瞰。
东塘街道“小巷回声“推动基层自治。
青年人才汇聚雨花区,图为湖南晓光科技有限公司一线研发人员。
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科学分龄托育、普惠式收费。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图为黎托生态公园附近。
本版图片均由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 欧阳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表明,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前,长沙市雨花区提出“深化改革20条”。其中,涉及民生改革的有11项。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更是雨花区遵循的行动“指南”。在雨花区民生画卷里,既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坚毅永恒的改革足迹。
一个信念始终坚守——
抓民生,要抓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至关重要。
雨花区在做的,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夯实民生物质基础,同时,通过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
数据让人振奋:2023年,雨花区全年GDP总量全省最大,增速5%、高于省市平均、持续走在前列;全口径税收体量(含烟)、制造业税收占比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一。经营主体达到28.05万户、增长16.85%、总量居中西部第一、增速全市第一。
荣誉令人珍惜:今年以来,雨花区位列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0,居中西部第一、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位列全省首位,2024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34,为全省首位。
进一步全面深化民生改革,雨花区拥有着坚实的依托、强大的底气、澎湃的动力!
——开源节流增投入,财政连年向民生倾斜。
这几年,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雨花区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毫不吝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保障和就业等几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支出,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比超过八成。
改善民生,钱从哪里来?公款消费一再遏制,一般性政府性支出一再减少,节会活动等一再节约。雨花区确保财富蛋糕“大头”分给百姓。
一笔笔真金白银拨向民生工程:近3年,雨花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18.57亿元、22.82亿元、23.78亿元,约占全区可用财力的50%;今年以来,大手笔推进老旧小区焕新行动,铺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2个,涉及房屋580栋、居民18586户;坚持稳岗扩岗并举、政策服务协同,确保全区就业形势持续总体稳定……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理念一以贯之。
居庙堂之高,更需走出办公室、走出“自我设计”。到老百姓中间去!今年以来,雨花区依托“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问民之所需、所盼、所想。群众兴趣大不大、认可不认可,这是民生项目立项的评判标准。也正因为这样,雨花区有效避免了民生项目出现闲置、利用率低的情况。
办民生事,必须问计于民。如何实施、该做哪些,怎样更具针对性?雨花区尊重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较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盯住“最后一公里”,把民生成果作为考核队伍的重要指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几年,雨花区委、区政府对各个街镇、部门的考核直接与老百姓获得感对标。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尺”。
雨花区还推进简政放权,把社保、医保办理等事项下沉到社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民生改善的“乘法”;把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工作室开到老百姓家门口,用服务的“加法”换取老百姓一张张笑脸。
一个理念始终坚持——
抓民生,要解决好一个个群体烦心事
民生工作,说到底是“人的文章”。让民生更有温度,既需要关注多数人的需求,也需要真切回应少数人的期盼。
“老”与“幼”,“多”与“少”,在民生服务上并不是矛盾关系,群体的“两头”都要均衡好。
养老与托育,是每个家庭的关切所在,也是雨花区民生改革的重点。雨花区稳稳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
雨花区建有养老机构16家、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家、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44家,共有养老床位5452张。今年以来,雨花区大力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制改革。
在砂子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按照不同的养老需求设置了照护区、生活服务区、文体活动区、医养融合区等区域,能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老年餐桌、教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政府支持、街道兜底、连锁运营”的方式,有力保障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左家塘街道,依托“街道级中央厨房+社区老年助餐点”,打造“自营蔬菜基地+高标准食物制作+21社区服务站配送+最后100米配送到家”,实现送餐“全链条”。同时,积极探索“日常老年餐+老年聚会餐+针对性疾病套餐”,满足老年人多样性需求。
3岁以下的婴幼儿谁来带?雨花区托育服务来帮忙。计时托、临时托、四点半延时托、周末托、假期托、亲子早教……雨花区积极创新为家长提供“菜单式”托育服务。雨花区还构建了以社区托育点、幼儿园托班、企业托育园、家庭托育点为主体,四者协同互补的托育服务体系。
探索托育服务医养教一体化,雨花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辖区内已备案托育机构签订“医育结合”服务协议,双方将在绿色就医通道、健康巡诊、业务支持、健康指导、专业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托育中心和雨花区妇幼保健院签订医育结合协议,专业医生在中心定期坐诊,对因照护不当导致的婴幼儿健康偏离问题进行筛查、干预处理,定期举办“送医送教”,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
广大青年是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雨花区聚天下青年英才,集青春蓬勃动能,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为契机,突出“强化创业就业服务”“健全引人用人留人机制”“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等重点,着力解决青年婚恋交友、就业创业、住房医疗等痛点难点焦点问题,出台青年人才骨干认定、大学生实习补贴、青年人才公寓建设与使用管理、青年科技创新奖励扶持等“1+N”配套政策,系统优化吸引青年和人才的公共政策,建立健全符合青年成长规律的全链条支持机制,不断改善青年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让青年人才激荡出澎湃的城市活力。
作为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群体,残障人士日常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是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标准。在雨花区,无障碍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今年,雨花区累计为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及1个社区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改造内容涵盖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地砖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残障人士家里,卫生间安装了抓杆和防滑地砖,厨房也进行了低矮化处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温暖了残障人士的心灵。
一份情怀始终萦绕——
抓民生,要抓好“最后一百米”的服务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百米”。
以社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为“半径”,“画”一个便民生活圈。在近日发布的湖南省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名单中,长沙入选的64个社区中,雨花区有13个,约占五分之一。
舒适的生活圈,有着高品质的环境。雨花区有老旧小区267个。这些小区大多配套不齐全、设施陈旧。雨花区每年都会由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选出该年老旧小区的名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连着一届干。屋面防水翻新、建筑外立面及房屋公共部位修缮……看得见的改造让“高龄”小区“逆生长”;施行雨污分流、管网维修……“看不见”的改造“充实”老旧小区的底子。
舒适的生活圈,有着便利的设施。雨花区有着长沙市唯一的全国完整社区试点社区——金科园社区。所谓“完整社区”,是指从幼儿园、托儿所,到养老院、社区医院,从便利店、菜店,到药店、理发店,再到小公园,健身运动场所,这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设施、场所,老百姓“触手可及”。
建设完整社区,关键从解决业主急难愁盼问题入手。雨花区依托市、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制定完整社区建设项目清单,从政府、原产权单位与管线单位、社会资金、居民自筹等途径筹集了1.28亿元资金,用于拆除违建、修缮楼道、多网合一、提质绿化、新增充电桩、完善停车位等改造,补齐设施短板。同时,社区整合存量空间资源,优化改造公共活动空间,建成“快乐星球”主题公园、彩虹之光公园、清廉广场等文体设施。
舒适的生活圈,有着创新的基因。
小区作为居民生活最小单元,雨花区创新举措把各类小区“管”起来。
一朵朵“创新之花”在社区绽放。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推出“3313工作法”,打造“议事、护学、维修”三个岗亭,破解“谁来听”的问题;推出“志愿红”“事务蓝”“环保绿”三支志愿者服务队,破解“谁来应”的问题;成立一个“邻帮网格调度中心平台”,破解“有人答”的问题;连续五年成功创建“居民零上访、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的“三零”社区建设品牌等荣誉。
侯家塘街道首创“共享物业”,选择相邻或相近的多个微小区“连片打包”,实施“大物业”管理,解决了由于楼栋零散、规模较小物业公司不愿入驻的难题。
东塘街道推出“巷院单元”治理新模式,去年社区评选出“最美小院”11个,“最整洁单元”8个,“最规范小巷”3条,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进一步调动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巷院单元”治理模式,实现了老旧无物业小区从“社区兜底”向“居民自治管理”的转变。
……在一项项举措中,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民情民意的畅通,感受到的是老百姓共建共享的热情,触摸到的是创新创意的活力。
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进行到今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我们可以看到,在群众“看病难难看病”的呼声中开出医药卫生改革“药方”,在家长们怕“输在起跑线”的忧虑中寻找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雨花区在奋进中不断实现民生新景愿。
人民至上!雨花区将继续做民生改革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把区域的发展落脚在百姓的共同发展上,把前进的力量凝聚在民生事业的蓝图中,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