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严茗钰
用羽毛画还原家乡美景,来自湖南邵阳的非遗传承人何芃用技艺推广家乡文旅。
邵阳羽毛画起源于明永乐年间的,邵阳曾是中国四大羽毛画产地之一。在何芃手中,一片片羽毛仿佛重获生命,山水、动物、景观飘然入画。
(何芃的羽毛画作品《夜语》。)
非遗之羽,勾勒邵阳人记忆中的“宝庆八景”
设计、描绘、选毛、染毛、修剪、粘贴……12月12日,何芃正在埋头挑选着羽毛,这是她创作的重要工具,不同于普通画作,羽毛画色彩丰富的同时,呈现形式也更加立体有趣。八景图的创作工作量不小,何芃刚刚完工两幅作品,余下的六幅作品正在创作中。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历史记忆。”何芃介绍,邵阳历史曾用名宝庆,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有著名“宝庆八景”,名贯古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一些名胜古迹难觅踪迹。记忆中的“宝庆八景”慢慢消失,何芃心有不忍,她决心用自己最擅长的羽毛画,还原重现“宝庆八景”。
“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回忆起自己在双清亭里和伙伴们嬉戏打闹的场景,何芃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仔细筛选不同颜色、形状的羽毛,描绘出记忆中的场景图,经过修剪、拼贴,创作出了八景图的第一幅“双江秋月”。
传承发展,让羽毛画为“新”邵阳代言
因为常年创作,何芃得了腱鞘炎,手上一直贴着膏药,她笑称这是属于她的“职业病”。现在何芃已经完成了两幅“宝庆八景”系列作品,她也正计划着将其余的景观继续创作出来。
(已经完成的两幅“宝庆八景”羽毛图。)
“哪怕现在的很多景观都发生了改变,但我可以通过照片或者父亲留下的油画,慢慢地把剩下的作品完成好。”何芃表示,“宝庆八景”系列作品对传播邵阳文化有重要意义,她希望通过这项非遗技艺,把邵阳美景呈现给更多人,也为家乡文旅打call。
“羽毛画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冷门的。”创作这条道路,何芃深觉道阻且长,审美标准和潮流发展都在时代的进步中快速变化,让羽毛画继续焕发生机,也是获得大众认可的前提。
“现在的作品我都尽量设计成25厘米长宽,更方便携带,有游客到邵阳来,可以作为伴手礼带回家。”
(何芃在介绍自己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创作出更新潮的作品,让羽毛画成为邵阳名片,设计更多文创产品为家乡宣传,是何芃下一步的目标,“羽毛很轻,责任很重,我会用所学所能,为家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