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谭登
12月3日,很好的太阳,凉风吹来,透着一股火辣味道。阳光从牯牛山南麓倾泻下来,照得马渡村里明晃晃的。
走进安化县马渡村,过一座小桥,一片长得绿油油的菜地,袒露眼前。“扯萝卜晒菜了,快点来咯!”一声清亮的嗓音响起,3名妇女下得地里,握着菜叶根部轻轻一拔,扯出萝卜,甩掉泥土,装满一担绿盈盈的萝卜菜,挑回家去。
“洗干净,萝卜切成条,菜叶子挂起,趁天气好,晒2到3天,好做干菜。”村民李田丽告诉记者,村里有晒干菜的农俗,春天的笋子、蕨菜,秋冬的南瓜、茄子、辣椒、白菜、红薯、萝卜、红菜薹、雪里蕻……都可以晒干菜做腌菜,是一年四季饭桌上的风味小食。
拐过屋角,村民庭院、房前屋后,晒匾里摊开的红薯条,晒架上一排排挂着的萝卜菜,竹匾上晒着的红辣椒,晒台上摊晒的黄豆,窗户护栏上挂着晒篮……秋收果蔬晒着阳光、吸收热量,颜色赤橙黄白,呈现调色盘一般的色彩。
全村1000多户,家家户户晒秋,在这一晾一晒之间,马渡村的秋色愈加浓郁,乡村田野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辉。
村民谌春娥家院子里,新打的黄豆刚刚蒸熟,摊晒在晒匾里,金黄柔软,凑近一闻,浓烈的豆香味。“要经过几翻几晒,做过年吃的腊八豆。”谌春娥说着,捧起一把旁边晒匾里摊晒的红薯条,请客人品尝。“太阳晒的红薯干甜、软一些,没有烤制的红薯干那种火气味。”她说,家里干菜和腌菜吃不完,外地客人来了买走一些,今年她家卖了1000多元。
81岁的黄元娣有一手做干菜和腌菜的好手艺,“我18岁那年,给于光远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做饭,从田里捉来泥鳅,放入晒干的红薯粉做汤,调查组同志很爱吃。”1961年2月中央调查组来马渡村调查,历时27天,这是党史上有名的“马渡调查”,为国家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太阳下晾晒3天,菜晒干后挨着挨着切,越细越好,放在罐子里压紧,放点盐,密封好,过7天就能吃了。”黄元娣种了一亩菜地,每年晒菜,要做4轮干菜和腌菜。她的儿子在村里开了一家餐厅,一桌农家菜肴,几碟自家晒制的剁辣椒腌菜,让游客大呼“吃得过瘾”。
这两年,马渡村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00亩新果园农庄,种植进口品种果冻橙“爱媛38号”,还有黄金梨、葡萄、柰李和西瓜等10多个品种。村支书廖建毅介绍,依托红色人文景观、醉人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家家户户秋收晒好的果蔬,也随着风光“售卖”出去。
秋收冬藏,晒秋是一收一藏的生活智慧。马渡村里晾晒瓜果粮蔬,晒出了丰收的喜悦。一幅田园晒秋图,告别今年最后的秋日,期盼来年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