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江东去,长卷万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着全国“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
最: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平均亩产627.1公斤!”
10月13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里一片喜悦。
“加上早稻亩产576.6公斤,今年平均亩产超过1200公斤!”示范片技术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龙捧起籽粒饱满的稻谷,满面笑容。
一垄一亩就是国计民生,粮食凝聚着代代耕耘者的希望与坚守。
一
“老师,我们拿了金奖!”
2018年5月4日上午,王建龙走进袁隆平院士的办公室,激动地告诉他“桃优香占”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消息。
从事水稻育种工作30多年,王建龙跟随导师袁隆平院士的脚步,已经选育出60多个优良稻种,但这一次,最为特别。“我记得很清楚,那天袁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是籼型杂交水稻,不仅产量高,还非常好吃,打破了人们认为‘杂交稻’不好吃的刻板印象。”
“‘桃优香占’米粒细长、洁白晶莹,煮熟后香味浓郁、软而不粘,可媲美‘泰国香米’,亩产超600公斤,米厂加工效益好。”王建龙说,“桃优香占”是个不偏科的“好学生”。
王建龙(中)在田间
“不偏科”背后,是万里挑一的寻寻觅觅。从2008年选出杂交一代育种材料,到2015年推广种植,“桃优香占”在广阔大田里破土而出用时近8年。如今,湖南全省“桃优香占”每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这粒来自三湘大地的种子还在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等多个省份“落地生根”。而湖南每年向省(境)外供种4000余万公斤,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销第一大省。
粮安天下,种为芯。 “镉大米”曾是全国乃至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人类若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食品,可导致肾和骨骼损伤。多年前,一场“镉米”危机席卷湖南,让包括王建龙在内的水稻专家们都在暗暗发力,期望打一场“翻身仗”。
可是,水稻是天生喜镉的植物。低镉之路,如何走通?
“那就改变基因,让稻种不吸收镉。”2017年,研究团队在利用化学诱变处理的近十万株水稻中,发现一株稻谷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且远远低于其他单株的株系——lcd1材料,它可以降低相关功能蛋白活性,从而阻碍根系对镉的吸收。
“这个lcd1材料很关键,是我们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努力才发现的。”王建龙与多个团队强强联手组成一支低镉稻种选育尖兵,历经9代选育,第一批低镉早稻品种“中安早7号”“中安2号”于2020年完成改良定型,低镉品种镉含量均低于每公斤0.05毫克。此后,低镉中稻“清莲丝占”“安优2号”,低镉晚稻“清莲丝苗”“安两优2号”等相继育出,在全国率先实现镉低积累水稻全熟期配套。
回望三十年育种时光,稻田是王建龙最常去的地方。袁隆平院士挂在嘴边的那句唠叨——“书本和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一直是王建龙的座右铭。
团队成员、湖南农大农学院副教授施婉菊最佩服王建龙的“火眼金睛”,因为在育种基地,不管是水肥管理还是土壤情况,哪怕出现再小的问题,都逃不过他的“法眼”,“王老师特别爱下田,对每一块田都特别熟悉。”
“多下田”既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必要保证,也是良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关键。2024年,王健龙团队选育的低镉早稻品种首次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总面积达33.5万亩。2024年夏收,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的2000亩“中安2号”平均亩产576.6公斤。
二
从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向北百余公里,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遗址内发掘出了距今约6500年的水稻田和人工栽培稻,以及水坑和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穿越时光,饭稻羹鱼的传统仍在延续,而耕作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月23日,谢家铺镇万亩高产示范片,几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驰骋。
“农业机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工。”在港中坪村,1994年出生的陈帅宇种了2000多亩双季稻,他的田用旋耕机耕地、插秧机播种、无人机施肥打药、收割机收获,从种到收全程都是机械来干。
常德日报 王明睿/摄
201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陈帅宇抱着“让种地更简单”的想法回到家乡,流转了300亩农田“试一试”,“我买了优质稻种,还租了无人机用来打药。”
可陈帅宇的“花样”,并不被种田“老把式”们看好。“飞这么快,怎么有效果?”这是陈帅宇第一次用无人机打药时听到的声音。
2016年10月,陈帅宇的稻田亩产达700公斤,因为种的是优质稻种,卖的价格也比同村村民高。眼见为实,村里人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另眼相看,陆续有人加入他领办的种粮合作社。
摸着石头过河,陈帅宇带领合作社成员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科技化、绿色化种田,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不断融合,优质稻亩产稳定在700公斤左右,比普通稻田亩均增收200多元。
并非农学生,没有种地经验,陈帅宇是如何种好地的?
“我喜欢到处跑,请教专家,参加培训。”在示范片,陈帅宇跟着王建龙等专家种田,无论选种还是施肥,从不疏忽。他的田里,紫云英、油菜翻耕后作绿肥,不仅米质好,还能节约成本,实现化肥减量30%。
谢家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粟绍军是陈帅宇常常请教的一位“老师”。他介绍,从2016年开始,鼎城区农技人员就蹲点谢家铺,创办双季稻高产示范片,一项一项试验,组装、示范一系列高产技术。
“那时候,示范片只有东边这4000多亩,2023年,西边的也全部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示范片规模扩大到1.1万亩,涵盖港中坪、向家巷等9个村社。”站在连片农田中间的公路上,粟绍军颇为自豪。2023年,示范片的双季稻亩产已超过1100公斤,高出鼎城区全区平均水平130公斤。“我们这就是藏粮于技!”
2024年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总书记问得很仔细,问我种了多少亩水稻,是不是良种,是不是机械化生产,产量怎么样,米质好不好,祝愿大家喜迎大丰收。”总书记温暖的话语让陈帅宇信心倍增。他的种粮合作社,从2016年的5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还购买了100多台(套)农机,服务面积达5万多亩。
最近,陈帅宇正在筹备智慧农业平台的建设,“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利用遥感等技术实现追溯体系可视化,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大米到底是怎么种的、为什么这么好吃。”
三
在常德,米粉是必吃的早点。大街小巷,米粉店随处可见。
清澈的沅澧两水,香甜的洞庭湖大米,孕育出常德米粉独特的美味。一根根米粉虽小,却将800多万亩常德稻田和上千家米粉厂连在了一起。
陈帅宇就是产业链条上的经营主体之一。2023年3月,他创办的亿泽农业公司与湖南鑫三香常德米粉产业集团签订早籼稻种植基地合作协议,合作社的稻田成为米粉原料种植基地。“早稻加工米粉,晚稻加工高档优质米。”陈帅宇说,田里的稻子一种下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地”,再也不愁卖了。
“我们是亚洲最大的鲜湿米粉生产基地。”鑫三香常德米粉产业集团董事长杨明晓介绍说,公司有18条生产线,粒粒洁白晶莹的大米历经浸泡、发酵、磨浆、熟化成型等18道工艺加工后,被切条为细软、爽滑的米粉,日供应量达40万斤,可保障全常德及其周边地区。
常德米粉的原料是早籼米,1斤早籼米,可产出2.5斤左右鲜米粉。
“好种出好谷,好谷打好米,好米造好粉。”湖南鑫三香常德米粉产业集团总顾问沈十美介绍,一碗常德好米粉,需要优质稻米作保证,而谢家铺镇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是一片种好稻、产好米的良田。
一捧米变为一碗粉后,粮食价值随之提升。据统计,在鑫三香集团,稻米可实现产品增值64%。陈帅宇也算了一笔账,这样的订单化种植,能让每亩田增收270元左右。
粮食加工向“深”行,映射出鱼米之乡粮仓之丰盈。2023年,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7145万亩,粮食总产量613亿斤,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粮稳天下安。不论是一粒种、一束稻,还是一碗粉,都是扛在肩上的粮食安全重担。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4%的粮食,是全国仅有的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其耕泽泽,载获济济。十月的三湘大地,田畴尽染金黄,散发出阵阵稻香,新的收获正在进行。“湖广熟,天下足”的傲人历史正在续写。
策划 杭春燕
执行 戴军农 张妍妍
成员 许海燕 苑青青 舒馨 郭凯伟 宋德生 曹羽
编辑:苑青青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