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种子“种”出大世界

2024-11-25 23:15: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奉永成] [编辑:刘茜]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胡盼盼 通讯员 熊聃

一穗普通的杂交水稻,通过分子检测设备观看,竟呈现出红、黄两种颜色。11月2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面对媒体记者们的镜头,科研人员秀起了一波“神操作”——给稻谷测基因、做“CT”......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湖南杂交水稻创新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为确保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地位、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这粒小种子“种”出了大世界。

 

11月2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影

禾下乘凉,双季亩产突破1600公斤

1603.9公斤!10月17日,在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院士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再次刷新纪录,也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说。

11月2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内,实验人员正在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检测。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摄

杂交水稻发源于湖南。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院士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此后,湖南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一路高歌猛进。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不断刷新的亩产纪录见证了杂交水稻的高产。

“真香,再来碗。”11月25日,刚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实验楼,参加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们便被楼里散发的饭香所吸引,纷纷拿起碗筷,试吃起来。

 

10月11日,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超级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家对该合作社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甬优7860高产试验片现场测产,测定亩产1046.72公斤。贺上升 摄

“杂交水稻虽然高产,但也一度因口感欠佳导致推广难。”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柏斌说,现在的杂交水稻早已更新迭代,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出的多个高档优质杂交稻品种,让杂交水稻既高产又好吃。

杂交水稻不断取得新突破。去年,轻度盐碱地种植水稻实现了亩产400公斤;今年在攸县开展的再生稻示范种植,两季周年亩产达1232.6公斤。

11月2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柏斌正在给记者展示杂交水稻最新研究成果。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

向全球推广,将种子撒向世界

“这个品种在马达加斯加能种吗?”“对气候和土壤有什么要求?”“农民自己种产量能到多少?”……

9月9日,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来到长沙隆平稻作公园,在试验田的田埂边,一边缓缓踱步,一边询问,视线停在饱满的稻穗上。

2023年4月26日,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当地农民学习杂交水稻知识。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王珏 摄

让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湖南大力开展杂交水稻推广应用,将种子撒向世界。

“杂交水稻深受欢迎,我们顺势而为,在国际业务上发力。”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公司在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中,“走出去”战果辉煌,仅菲律宾、巴基斯坦两国,年推广面积就达1200万亩。

杂交水稻也正在造福世界。遥远的非洲,对粮食的渴望异常强烈。从1996年至今,中国政府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政府三方实施“南南合作”项目,已先后向多个非洲国家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在非洲18个国家试种成功,占非洲国家的1/3。

11月2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展示了其近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成果。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

中国企业还在坦桑尼亚、卢旺达、多哥、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喀麦隆、马达加斯加、几内亚、加蓬、加纳等国投资建设了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杂交水稻技术成为我国第一项转让国外的农业技术。

“我们与美国、菲律宾、马达加斯加等国家,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许靖波说,杂交水稻稻穗还被马达加斯加印在一张面值2万的阿利亚里货币上。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进行杂交水稻研究或种植,国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近800万公顷。

杂交水稻印在了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2万阿里亚里的纸币上。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王珏 摄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相关专题:湖南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