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小雪将至,寒潮来袭,朝窗上呵一口气,冬天的足迹尽显。位于长沙望城的华夏剪纸博物馆内,花鸟、民俗、生肖、节庆活动等题材内容的剪纸作品琳琅满目。11月20日,秦氏剪纸世家第五代传人秦求正在准备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望城民间剪纸的课程,一刀一剪中,诉说着世代传承的故事。
“你看,这是我奶奶何玉梅剪的《蝴蝶嬉金瓜》,成双的蝴蝶中间夹着一个金瓜,寓意极好,也是我讲课的首选作品。”秦求向记者介绍,她每周四都会在望城区社区学院“爱晚”老年学校进行教学。这件剪纸作品由祖辈创作,子孙接力传承、创作,现在自己再教给他人的,已是“简易版”了。
“拿得起筷子就拿得起剪刀”
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世间万象。数千年前的望城境域内,涌现了一大批既保持着华夏文明的共同特征,又具备梅山文化、楚文化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剪纸作品。
“拿得起筷子就拿得起剪刀。”秦求说,剪纸是一项门槛低、传播广的手艺,男女老少皆宜。她回忆,自己3岁就跟爷爷秦石蛟(“全国十大神剪”之一)学习剪纸,4岁就在幼儿园举办小型个人剪纸展,“我小时候最喜欢剪鸟,奶奶教我借用三角形的纸,能快速剪出鸟的外形”。
如今,36岁的秦求不但拿得起剪刀,而且接棒了爷爷华夏剪纸博物馆馆长的身份,承担起传承发展望城民间剪纸的职责使命,陆续探索出个性定制、文创品牌、展览陈列、非遗体验等创新路径。
“剪纸虽易学,但难精”
望城的民间剪纸包含剪、刻、凿、撕、火镂等技法,集纳了多种方法、风格、类别。“可以说,望城民间剪纸特点之一是杂陈。”秦石蛟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质,该项非遗发展创新的空间很大。
其中,“综合折剪——无稿综合折剪”的创新实践,推动望城民间剪纸技法发展达到“新高度”。它能够综合或随机运用对称图形折剪、对称纹样折剪、从连续花边折剪、放射形团花折剪等手法,使图案突破对称的规整性,从有序走向无序,变化多端。
从技法到纹样,构图到色彩,剪纸世界愈加绚烂。秦求坦言,她曾与剪纸若即若离,幼年亲密相伴、信手拈来,长大学习动漫专业,后又回归剪纸行当,才发现它如此意趣无穷。“一天不剪纸,手就会松。要进行创作、做自己的作品,那就需要一辈子的学习,而这过程,我非常快乐。”她表示。
馆内二楼,86岁的爷爷准备着河北新展览的展品,精神抖擞,兴致正浓。秦求习以为常道:“想必我老了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