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如石绣衣坊

2024-11-18 09:47: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琼华] [编辑:刘茜]
字体:【

绣衣坊。杨文彪 摄

简介

绣衣坊位于郴州市汝城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保存至今。坐东朝西,青石结构,三门四柱,通高7.1米。绣衣坊系为旌表范辂任监察御史时的德行而建。范氏家庙位于绣衣坊旁,是范氏家族的宗祠,建于明代。大门上悬挂“翰林第”等匾额,表明了范氏家族范渊及范辂、范永銮等“兄弟进士”“叔侄进士”之荣耀,横梁下悬挂明代兵部尚书王守仁(王阳明)题赠的“世笃忠正”匾额。“中丞公祠”与绣衣坊同期建造,同为明朝廷之旌表而建。明世宗钦赐“紫微堂”堂匾,中厅横梁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范廷扬所书《范辂传记》木刻。

王琼华

“绣件衣服,也要帮他盖一座石碑坊?”我曾指着范家桥头前的绣衣坊,这般问过父亲。那是一天的中午,红日高照。我随父亲上街买作业本和铅笔。我那时刚报名上小学一年级。父亲拍拍我的脑袋说:“这可是纪念一位刚正不阿的古人。他叫范辂……”

范辂,明成化十年(1474)生于汝城一个叫三拱门范家的村子。其字以载,号三峰。诏曰之下,他做过监察御史,也就是被誉为“绣衣”的一职。

“绣衣”一词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当时设有“绣衣直指”之职,也称“绣衣御史”或“绣衣直指御史”,职责明确得一目了然:“讨奸猾,理大狱。”他们的身份特别,朝廷也就确定绣衣作为他们标签式的“工作服”。王莽时期,改“绣衣直指”为“绣衣执法”。之后,“绣衣”便演变成为监察御史的别称。所谓绣衣坊,其实就是一座旌表监察官员的牌坊。

范辂,一位常常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监察御史,得这么一座熠熠生辉的牌坊,实属不易。

“行人司行人”,范辂中进士后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品阶低,但履行“掌传旨、册封”等事务,代表皇帝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赏赐、慰问、赈济等,也格外受人喜欢。有一次,范辂奉旨前往册封纯化王。册封毕,纯化王按常规给册封使节赠送金银,以表谢意。范辂坚辞不受。纯化王不知范辂的清白品行,误以为是白天人多怕议论,晚上再来赠送。范辂很不爽地说:“难道范某是接受黑夜贿赂之辈?”纯化王又是后悔,又是惭愧。他被范辂的清廉所感动,赋诗《赋赠天使三峰范老先生还朝诗》,并制成金字缎轴,亲驱快马追到途中赠与范辂。

不过,范辂很快成了明宁王朱宸濠和阉宦权臣的眼中钉、肉中刺。

范辂是一位嫉恶如仇、义无反顾的人物。他与朱宸濠的斗争,主要体现在反对朱宸濠的僭礼行为和挫败其篡位阴谋。据《明实录》记载,朱宸濠妄自尊大,要求抚、按、三司等地方官员穿朝服到王府行礼。范辂公开质疑,并上奏朝廷,得罪了朱宸濠。

范辂无所畏惧,跟着又弹劾太监毕真“贪虐十五事”,朱宸濠和阉宦权臣当然对其恨之入骨。就在范辂上疏劝阻皇帝外出寻欢作乐时,他们乘机诬陷范辂“诽谤宗藩、妄议朝政”。没料到,明武宗竟然听信谗言,逮捕范辂。见他这遭遇,同僚们潸然泪下。范辂甩甩袖子说:“无妨无妨,大丈夫该如此也!”范辂作为要犯解押赴京时,朱宸濠偷偷派出多名刺客,一路跟踪。这天,押解范辂的船只停靠码头时,恰好旁边停了一艘客船。当晚,突然起了大风浪,将范辂乘坐的船冲向下游十多里。刺客误将客船里的人全部杀害,回去向朱宸濠报功了。

范辂入狱后,不少正直的御史连续上疏,请求皇上赦免。关押一年多后,正德十四年(1519)夏四月,范辂被贬为四川龙州宣抚司。不久,朱宸濠及毕真等人举兵叛乱,但很快被王守仁率部平定,朱宸濠兵败被俘。但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驾崩,嘉靖皇帝即位,范辂才得以官复监察御史原职。这天,范辂走出牢房,未见半分懊悔,甚至还倔强地把头一仰,那一句挂在自己嘴上十几年的口头禅又冲了出来:

“此心若有纤毫伪,口舌飘零不得还。”

这话说得荡气回肠。如果不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我范辂这舌头就用不着了。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范家村人称范辂的骨架比这座绣衣坊还硬扎。

当然,再扎实的绣衣坊,也是一块一块石头砌上去的。

洗雪冤屈之后,范辂很快升为江西按察副使,继而任广东参政、福建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职。礼部尚书范谦为范辂作传记赞曰:“公居官三十年,家无长物,仅存俸银九十两,布衣木笏,守父田九十工耳。为人好学,励行刚方,廉洁忠义俭约、恤寡怜贫,彰善嫉恶……除逆党、劾贪污、却馈金、焚妖皮、勤政恤民。”于是乎,范辂蓦然化成了一座千古流芳的绣衣坊。

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国谋事、为民谋利的范辂,最终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清正廉明的美名。绣衣坊的用料特意挑了白石,该是“清白如石”的寓意吧。它是一种功德的赞誉,更是一种精神的彰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范辂之后,三拱门范氏又涌现了立朝忠鲠、居官仁恕的范渊,亲民节俭的知县范永銮,廉重明慎的知府范仲赵,无归丧费的知县范仲住,节俭谦让的县令范宗裕。他们的敬业,让范氏家庙中厅内悬挂上了“文章气节”“师表晋绅”“忠义勤劳”“功施民壮”“世笃忠正”“屏输西蜀”及“进士”“文魁”“经魁”等匾额。中厅内保存的两块恩荣碑,正面、背面居中浮雕“恩荣”两字,饰以龙纹,足见贵气。东边一巷之隔的“中丞公祠”,是与绣衣坊同时期建造,同为明朝廷为旌表监察御史范辂而建。“世臣方伯弟,乔岳绣衣家”,公祠中这副楹联,洋溢着一门三代御史的自豪,即范辂及其族叔范渊、侄子范永銮。他们还是一门三进士。明世宗钦赐“紫微堂”堂匾作为祠堂的堂号,族人始终不忘恩宠与荣光。祠堂横梁下悬挂大量的名人题赠的匾额,最为出名的是中厅横梁下悬挂的著名书法家范廷扬所书的《范辂传记》木刻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也说出了一方的教养、一方的风尚是多么重要这个道理。

翻开史册,即可知道,汝城曾出现一大批刚正为民的监察御史。如,朱英初任御史时,参劾不避权贵,甚至慷慨陈词抗辩:“假若如陈循的做法,则凡遭到御史检举批评的人都将挟仇诬告攻击,那么,御史将缄口不言,官吏将没人监督了!”其政绩和对国家的贡献在《明史》中有所记录,赞其“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又如,朱海曾任南京监察御史,后迁江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查案不讲情面,达官贵人对他很忌惮,病死任上时,囊中空无一物,殡殓都没有资金。其子朱守恕,后官至南京浙江道御史、云南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性格果敢刚强,有其父风范,人称“父子绣衣”。同时,邓文璧,曾任云南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朱炳如,曾任监察御史、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除了绣衣坊,汝城还有一批保存完好的纪念监察御史的遗迹。在津江村,有专为纪念朱海所建的克纪公祠和豸史第;在外沙村,有为纪念朱英所建的太保第;在东正村,有为纪念明朝监察御史孙逢吉、孙奎彰而建的御史第……这些都是当今学者所称汝城“御史现象”的生动见证。

时至今日,绣衣坊成了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旌表监察官员的牌坊。它也被誉为“湖南第一坊”。在可见的湖南石牌坊中,绣衣坊属其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

绣衣坊,是一件艺术品。

汝城绣衣坊坐东朝西,分主楼、次楼、边楼,三门四柱,每楼檐下有斗拱。中门门楣上方横额内自右至左阴刻双勾“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横额右上部阴刻上款“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炤同、鲁玘、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使范辂立”,左下部阴刻下款“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

背面形式、内容与正面同。中门上、下桁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浮雕。背面同一位置分别浮雕“三凤朝阳”“双麒麟滚球”。左门楣正面浮雕凤鸟,白鹭,莲花,背面浮雕双猴摘桃图案。右门楣正面浮雕老鹰山羊,背面浮雕山鸪麋鹿等图案。各种动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檐下灵窗镂雕孔雀牡丹、凤凰牡丹图案。

主楼正脊两端置螯鱼,两侧檐左、右端置有六尾螯鱼。中门柱脚置狮一对,一狮昂首含珠,一狮咧嘴嘶鸣之状。四柱前后均镶嵌护柱石一块,护柱石下部为石鼓,每鼓中部均有浮雕异兽。绣衣坊整体造型古朴而凝重,集中反映了汝城地域文化、艺术状况和当地民风民俗,积淀着华夏文明精髓,属于集政治、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堪称中国传统石牌艺术的杰出之作。

有人说,这座蓄藏着坚忍力量的绣衣坊,有一种活态特质。因为范辂赋予了它生机勃勃的灵魂。而在我眼中,绣衣坊就是一位朴素又亲切的乡党,好像还在跟后人聊及往昔。

族人那年曾捎信给范辂,告知家祠即将进行一番修缮。不久,范辂托人带回一件礼物。族人喜出望外,打开一看,却是一幅范辂作的莲花图。族人当即明白,意指周子莲花才是祠堂及族人最该珍视的礼物。村里秀才猜测,范辂在劝族人多读一读《爱莲说》吧。《爱莲说》的作者,就是在汝城做过县令的周敦颐。周敦颐也是范辂的偶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篇名作中,周子以莲的高尚品格,隐喻做官的廉政,道出了做清官的准则。

这时,村人才想起范辂少年时有一习惯,每天早晨诵读时,都会先大声背诵一遍《爱莲说》。邻居笑道,这般不是浪费了时间?范辂答道,哪天起床之后不洗脸?水洗脸,莲净心。范辂一辈子秉持了这般信念。而绣衣坊之上,莲花朵朵,成了它最耀眼的图饰。

人的品格,往往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结果。

今年国庆,女儿女婿和我的外孙女从上海回到汝城。我们一块来到了清高里有着恬淡、旷远里有着精深、静谧里有着清净、厚重里有着博大的绣衣坊前,不由说到了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这个话题。三岁多的外孙女还听不懂关于绣衣坊前世今生的讲述,但我仍是让她用小手触摸这座古牌坊……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