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11月11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定点帮扶桑植县公益捐赠会上,爱心企业单位为桑植县捐赠100万元,用于采购智慧农业设施等物资。
从1994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定点帮扶桑植县。30年来,形成了“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帮扶模式,将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田”。
商标品牌富农,激发乡村活力
11月17日,桑植县空壳树乡陈家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满面对直播镜头,向网友介绍村里种植的优质大米生产的米粉,短短1小时销售了2000多份。
“变卖产品为卖品牌,效果就是不一样!”陈满介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当地申报注册“空壳树”农产品商标,打造了“空壳树米粉”“空壳树菜籽油”等一批热销产品。
陈家坪村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该村距国家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区天子山镇20公里,发展乡村旅游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8年,空壳树乡在外从事旅游业的陈兴旺回到村里,以“建成一个寨、盘活一个村、带动一个乡”为思路,打造“桑植民歌寨”项目,发展乡村旅游。
2021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桑植县定点帮扶工作组进驻村里,协调撬动各类资金上千万元,持续帮扶陈家坪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推动陈家坪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农耕游、观赏游是陈家坪村乡村旅游的‘招牌’,也带动了农家乐和乡村民宿。”陈兴旺告诉记者,在帮扶工作组的支持下,村里引入了水稻、油菜、野菊花等种植观赏项目,每到花期盛开,民歌寨迎来旅游旺季,带动农家乐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
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投入帮扶资金,提升桑植乡村风貌。2022年以来,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上千万元建设陈家坪村农村道路、生态河堤、便民桥、生态停车场等多项基础设施;今年启动实施陈家坪村万公坪组“美丽屋场”建设项目,完成村居菜园、围墙建设,提升当地整体旅游环境。
如今的桑植民歌寨,举行了一场又一场民歌节活动,已成为非遗展演地和集农耕、民俗、会务、游学、文创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
村里人气旺了,游客多了,当地农特产品也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过去,村里农特产没有标明产地、保质日期,散装展示,露天销售。现在,村里的水稻、米粉、菜籽油等产品,挂着“空壳树”商标,标着产地编码,进入超市、卖场,销售到长沙、北京、深圳等地,村民年平均纯收入上万元,比注册商标前翻了近2倍。
地理标志兴农,赋能产业振兴
11月15日,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对茶叶进行色选、压制、烘干,赶制订单。公司总经理黄骁告诉记者,有了“桑植白茶”这块金字招牌,消费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了。
今年桑植县茶叶产量达5800吨,产值7.32亿元。
在桑植,地理标志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桑植县副县长、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桑植县定点帮扶工作组组长何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连续帮扶桑植的30年里,协助桑植培育了桑植白茶、桑植粽叶、桑植蜂蜜等8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拥有量居张家界市第一。
2023年,桑植县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桑植蜂蜜”“张家界大鲵”“桑植白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
地理标志品牌赋能,桑植粽叶、桑植萝卜、桑植魔芋、桑植蜂蜜、张家界大鲵等农特产品“身价”一路上扬,成为一方富农产业。
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澧康告诉记者,公司2020年8月申请获得“康华”驰名商标,“桑植粽叶”2021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桑植粽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帮扶支持下稳步发展,2023年,桑植粽叶产量达1.95吨,年产值超2.9亿元。
“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资源,已成为桑植经济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成为桑植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依托。”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高武介绍,目前桑植县拥有桑植白茶、桑植粽叶等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产品、2件驰名商标,2023年桑植县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超过13亿元,全县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产品的经营主体达800多户,辐射带动4.5万余户农户年均增收8亿多元,成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