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高不张扬——观展忆莫立唐

2024-11-16 09:48:0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石涛图》 113cm×63cm 未纪年

易鹰

观画识艺和睹画思人一样,总是让人触动内心,或是共鸣共情或是回忆回味。这是我参观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项目莫立唐艺术展的强烈感受。有幸认识莫立唐先生好多年了。他书画双全、德艺双馨、淡泊名利,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家。与莫老的交往、交流,不只是在笔会、画展上,还有多年前与八十高龄的他在稻田园精神十足的夜谈中。

莫老是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大家,字曙光,自号紫云翁、磨刀老人。早年考入南京美专,是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高希舜的嫡传弟子,毕业后又与乃师执教于同一讲堂。莫老成名较早,擅长山水、花鸟画创作,喜好书法、诗文。绘画技法重于“写”,绘画创作追求传统与生活的融合。几十年来专职辅导画坛新秀,遍走山乡、渔村、苗寨,登黄山、上南岳、爬索溪峪,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风情妙趣,激发了他艺术的灵感,使他辛勤地耕耘在砚田墨海之中。莫老的山水画深厚率真,花鸟画别具风情,无论是工笔还是大写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境界,具有强烈的个性。他自成一体的“斧劈字”更是出神入化。

2009年,我赴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管委会任职后,莫老很高兴,一时兴起为我书了幅“隆平园地春光美,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横批。莫老还向我说起自己和袁隆平的一段佳话。上世纪50年代,莫立唐画了一幅画面上全是沉甸甸稻穗的《丰收图》,并在画上题诗四句:“千重金浪望无边,稻谷垂垂不见田,一季亩收超八百,早迟还要过双千。”如今,“一季亩收超九百”在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成为现实,“早迟还要过双千”已成为超级稻工程实现的目标。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收藏到这幅画后,决定“为作品找到真正的主人”,赠送给袁隆平。莫老十分赞许,并专为辗转27年后的《丰收》作品欣然题跋:“……得知堂主青年收藏家谭国斌先生出于对科学家的敬重,特将此画赠送为人类与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留纪念,闻之不胜欣快,原因是此图真正找到归宿矣。故再题记,亦吾平生之乐也。”

莫老在他76岁时自题《临池偶记》中对绘画的认识,道出了他画风的总结:“从观古今之画品,凡笔墨不能入纸者,造型不能传神者,刻画不能入微者,思维不能浮想者,运笔不能随意者,笔意不能生发者,设色不能单纯者,均属下乘之作,故不足观,学者岂可忽乎哉。”他还有书法心得诗:“主席引我路,怀素是吾师。颜黄座上客,羲圣且常思。板桥我喜爱,冬心心亦知。百家皆可学,择重无已时。”诗中反映的是他博采众长、百法归一、自成一家的书道。

莫老除了书品、画品受到湖南书画界一致称颂外,最受人称颂的是他的人品。“人品居先,画品随之,生活居先,作品出之。”这是莫老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只有心正笔才正,人品高雅,画如其人,艺术自有精品出。凡与莫立唐相交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厚道、厚德的大好人。我到芙蓉区工作后,两次因社区文化建设向莫老求索墨宝,他都慷慨相赠。一次是带街道主任尹卫东上门讨要重修定王台碑记的墨宝。莫老听说来意后说,难得年轻人“小街做大文化”的执着,过几天来取吧。一周后,字写好了,六尺整张极佳的楷书。怕现代人不会断句,他还用朱砂进行了圈点。

2013年,南雅中学十周年校庆,我陪时任校长连夜拜访莫老,莫老时已88岁米寿高龄,闻知来意二话没说,展纸提笔挥就“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巨幅大字。元气淋漓、大气磅礴的书作刻成文化石,至今立在校园最显眼处。

“达哉斯人心聪貌土,藏身市井怀宝不露。老无一官乐超万户,书画为命与酒为侣。一壶在手天塌不顾,三杯下肚神旺目鼓。语若联珠洞见肺腑,半醉半醒不知何许”,这是九十高龄的虞逸夫先生在莫立唐书画展观后给小自己几岁的莫立唐画像的醉歌。

“书画无穷境,灵犀纸笔藏。”莫立唐先生这首自述诗的结尾,完全可作为他艺术人生的总结。一辈子扎根群众艺术馆,专职辅导群众美术,倾情描摹平凡而火热的生活,成名成家后仍不忘本、不改行,毕生致力提高群众艺术素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和尊敬。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与其他深居简出的书画家不同,莫立唐先生是来自群众艺术馆,离群众最近,就在群众身边的艺术大家。

(一审:罗江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