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图景

2024-11-08 12:36:2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雨花区圭塘河畔溪悦荟综合体。(图片由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欧阳倩

一场盛会将如约而至。“雨”润星城、一路繁“花”。11月10日,长沙市雨花区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这是一次岁末之际的新动员——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扛起省会担当,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展现区县作为,雨花区回答“两个融合”命题,着力打造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三张“文化名片”。

这是一次新征程上的新整队——

在第五届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4》中,雨花区在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0,位列全省首位。这是荣誉,也是征程的新开始。今年前9个月,雨花区三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146.56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次为1357.49万人次。紧盯文化强区目标,雨花区纵深推进“一芯两带”文旅发展。(“一芯”,即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雨花片区;“两带”即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浏阳河文旅产业带。)

以旅游发展大会为桥,雨花区把资源、把人文、把历史,绘成有自我特色和生长节奏的图景,在“文旅相融”中升腾城市“烟火气”。

文以载道,文化始终是核心吸引力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过程是旅游者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

雨花区是座年轻的城区。从1996年建区,雨花区建制几经变动,但珍惜定格的历史、爱护不朽的文明,始终是其秉持的理念。

雨花区,依域内名胜或风物而得名,这名胜便是雨花亭。

传说雨花亭建造的材料用的是建南岳大庙所剩材料。因此,雨花亭建造时间应与南岳大庙大致相仿,为唐开元十三年左右。雨花亭建筑群有李公庙(七里庙)、关帝庙和雨花亭三大主体建筑构成。历经千年,风起云涌,雨花亭见证着星城的沧海桑田。

如果说,雨花亭是雨花区“来时路”;那么左宗棠墓则是雨花区守护的精神家园。

1886年12月10日,左宗棠其灵柩在善化八都杨梅河柏竹塘——也就是今天的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下葬。

保护和利用好左宗棠遗存,对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重大。“左宗棠可谓晚清‘优品’,他的优良品质主要体现在‘忠勤报国’的爱国品质、‘以志帅气’的斗争品质、‘操之于己’的创新品质、‘慈母抚子’的亲民品质、‘崇俭广惠’的清廉品质。”左宗棠研究学者、作家刘平表示,不论是收复新疆,还是秉持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理念任事的长远视野,这种信念、格局与行动,都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雨花区将以片区开发的方式,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思路,统筹推进周边居民房屋搬迁、墓园修缮、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鲜明湖湘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特色的文化公园,即将崛起。

雨花区还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成立于1927年的中共石燕地下党支部,是雨花区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之一。这里发展了大量地下党员,培养出了许多革命先驱,帮助过彭德怀、滕代远的红军部队作战,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抗战期间,支援过“金井作战”。在雨花区同升街道白田社区肖家祠堂,“红军攻打长沙纪念园”建在当年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遗址上。无数革命先烈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们的浩然正气与世长存。

雨花区还把文化风情、文化特色融入街巷之中。沿着圭塘河,雨花区融合自然风光与城市文化,打造文旅胜地,工业遗迹与新潮业态交织,共同绘制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景。

旅以致远,文旅融合始终是关键

一篇融合“文章”,正在雨花大地写成。

这是山水与城的融合——

走在雨花区绿心地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之中。目之所及,皆是绿意涌动。雨花区从未辜负这天赐之美。作为绿心中央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和首批启动示范项目——绿心中央公园花卉园艺博览园选址雨花区,昔日战马嘶鸣的战场将化身为一个城市大公园。永不落幕的世界级花卉园艺博览园正在酝酿,将打造承载“生态文明展示区、两山转换样板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示范区”。

这是城区与乡村的融合——

从绿心地区沿圭塘河而下,穿乡村,赏美景、品美食,依托4A级景区石燕湖及花卉苗木产业,雨花区“四季有园、时时闻香、处处是景”;经城区,特色街区成为人们打卡休闲的好去处,红星街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雨花非遗街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圭塘河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溪悦荟文旅休闲公园入选首批湖南省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雨花区还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游产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满满。

这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雨花区曾是长沙老工业基地集聚区,长沙纺织机械厂、长沙阀门厂、鼓风机厂、长沙正圆动力机械厂等,随着时光沉淀老厂房逐渐落寞。近年来,雨花区利用老旧厂房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休闲娱乐区,让老厂房摆脱变为废墟的命运。长沙市纺织机械厂老厂区蝶变成“爱民里摩登花园街区”,左家塘233厂34亩工业基地换上了“新装”,“飞碟营地”项目一众设施“捕获”着年轻人,长沙阀门厂53亩老旧厂房变身“红花坡文体品质生活园”……老旧厂房改造给雨花区培育文旅消费新空间提供了探索方向。

这是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之间的融合——

雨花区在文化和旅游在融合过程中,通过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实现协同发展。雨花区引入露营文化体验的“走吧去野·跳马”自然营地;依托花卉苗木,雨花区打造“一村一景”,乡村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发展。在雨花区中部(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厂区变景区,工业旅游如火如荼。在红星商圈、高桥商圈、高铁商圈、东塘商圈等,从各类好吃的好玩的,到或喧哗或宁静的各类风格门店,多元化的业态让消费链条在时间和场景上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这是理念与行动的融合——

雨花区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关心“好不好、满意不满意”的问题。雨花区持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便民设施,发展智慧旅游,倡导文明旅游,让群众出游更方便。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雨花区还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常态化暗访评估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专题部署各地加强执法检查,让群众出游更放心。

如今,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诗与远方”的雨花故事更精彩!

文以化人,人民至上始终是落脚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以文化为底蕴,雨花区不断提质公共文化空间。2024年雨花区新(改)建5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旅融合示范点、3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5个室外运动场、10个“国球进社区”健身点,积极创评全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和“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公共文化场馆滋润着雨花人的精神世界。

聚焦精神文化生活,雨花区群众性文化活动风生水起。

“飞梦雨花”群众文化艺术节贯穿全年,亮点纷呈;“书香雨花”读书节、“健康雨花”全民健身节“动静”结合、怡然自得;在“欢乐潇湘”“百姓大舞台”等赛事平台载歌载舞,展示新风采;延伸文化触角,雨花区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并组织参与长沙市“百团联百村结对文化帮扶行动”……“十四五”期间,雨花区开展全民阅读、文化培训、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体育赛事4260余场,“雨花文旅体云”智慧文旅平台累计服务约300万人次。

线上观展、在线授课、直播非遗,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雨花非遗馆、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以及大观仓艺术博物馆,成为遗失技艺与古老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的舞台。走进雨花区非遗馆,那些曾经濒临失传的技艺如同被点燃的火种,重新燃烧出璀璨的光芒,传承人线下展示、线上授课,带“火”了沉寂的技艺;在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古老的汉字与当代设计相结合,让人来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在大观仓艺术博物馆,人们可通过触摸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与藏品进行“互动”,感受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经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

雨花实践说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需要对文化和旅游存量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又要在要素建设、内涵式发展、创新模式上发力。

雨花实践证明,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游吸引力就越强,旅游经济就越发达,文化文明氛围就越浓厚。

雨花实践表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雨花区责任更大、决心更强,让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满诗意与温情。

大会为桥,时间为证!

(一审:余画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