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味”获得成功后,官光辉返乡创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将“桑植山珍”做成大产业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创业简介】
官光辉,桑植县陈家河镇撒埠溪村人,从部队退役后选择自主创业,在青岛从事海参养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018年返回家乡桑植创业,创办张家界瑞湘菌业有限公司和“爱菌人”品牌,从事食用菌产业的菌种研发,集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将食用菌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奋斗故事】
“一亩地投资2万元左右,能种植黑木耳1万棒,每亩产值4.5万元左右,扣除成本可获纯利润1.5万元左右。今年我种了2亩地,收入更加可观。”近日,在桑植县陈家河镇下洞街村,村民王朝郡一边侍弄着菌棒,一边跟记者算起今年的收成。
让当地村民下决心种植食用菌的,是张家界瑞湘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官光辉。
“他是真心为民的‘能干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提起官光辉,当地村民纷纷点赞。
利用家乡生态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
2012年,31岁的官光辉从部队退役,选择自主创业,从事海参养殖和销售。
经过多年打拼,海参产业从小到大,他赢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桑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
离家越久,乡情越厚。官光辉回乡看到村子里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少土地闲置,很想为家乡做点事。
他深知,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8年5月,官光辉将生意交给妻子打理,带着1000多万元踏上回乡创业之路。
一番考察,官光辉把目光投向食用菌产业,成立张家界瑞湘菌业有限公司,利用家乡生态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
首先在陈家河镇下洞街村试点,建设120亩食用菌示范基地,“统一生产菌棒、统一发酵育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木耳、统一销售产品”,确保种植户“当年种植、当年获益”。
第一次试种,食用菌获得丰收,产品一上市就销售一空。村民纷纷加入管护、种植,如今,食用菌已成为陈家河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其年产量达280吨左右,年产值达2000万元。
“以前种点玉米、红薯,全家够吃就不错了。如今在家门口有活干,一年可以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王菊英说。这几年,通过务工就业和土地流转,官光辉带动当地100多户村民到基地务工,务工工资年发放160万元以上。
把桑植建成中国南方食用菌生产批发基地
走进该公司标准化食用菌菌棒厂生产车间,搅拌、装袋、灭菌、预冷、接种、培养等生产环节一派忙碌;栽培基地黑木耳种植大棚里,一个个吊袋就像珍珠一样,一串一串吊在大棚的钢架上,黑木耳长势喜人。
官光辉介绍,以前黑木耳是一袋袋放在地上,占地面积大,引进吊袋技术后,1亩地相当于4亩地,菌棒从每亩1万个增加到15万个,产值由9万元增加到40万元。
推动他不断创新尝试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多的是为整个食用菌产业谋长远、抗风险。
食用菌种植中,最难的是筛选菌种、制作菌包。他利用八大公山森林里优质野生食用菌品种优势,多次前往农业科研机构向专家请教,在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成功培育出桑植特色的食用菌菌种,并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菌棒的量产。
如今,公司拥有年生产加工380万支菌棒的菌种厂,食用菌种植从单一的黑木耳、玉木耳等品种,发展到羊肚菌、牛肝菌、灵芝、松茸等“多菌”齐放,培育出“爱菌人”食用菌系列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桑植山珍”。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官光辉开启“电商+食用菌”发展新模式,将黑木耳、羊肚菌、牛肝菌等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打通北京、山东、广东等多个省市的销售渠道。
如今,官光辉经营的食用菌示范基地面积达300亩,发展合作基地1200亩,从早期种植销售木耳、羊肚菌等农产品,发展成集菌种培育、菌包生产、菌菇种植、技术输出,农产品加工、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等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张家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把桑植建成中国南方的食用菌生产批发基地。”官光辉并未停下脚步,他表示,将继续与乡亲们一道,将家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更好。
【奋斗感言】
官光辉:“让家乡特产变成乡邻财富,变成产业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