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蝌蚪。
崇安髭蟾雄性成体。组图/周翔宇
潇湘晨报长沙讯 日前,一种长“胡子”的蛙类——崇安髭蟾雄性成体首次现身南岳衡山。
“崇安髭蟾是很难寻找的一个物种,2018年,我们在南岳衡山发现了它的蝌蚪。”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石胜超介绍,“在近期的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专项调查项目中,我们多次在发现其蝌蚪的地点进行寻找,最终才发现它的雄性成体。”
崇安髭蟾是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其蝌蚪全长可达10厘米,其成年体粗壮,雄蟾体长68~95毫米,雌蟾体长57~81毫米。在繁殖季节,成年的雄性个体上唇缘具黑色锥状角质刺1—4枚,就像人类的胡子,有研究表明,髭蟾会用角质刺相互争斗,争取配偶。
石胜超告诉记者:“崇安髭蟾的生长周期很长,光蝌蚪就需要至少三年才能完成变态发育,所以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比如说,一定要一直有流水的溪流才能维持它的生存。”
崇安髭蟾只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植被良好的山区溪流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是环境指示物种之一,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崇安髭蟾已知分布在华东和华南以及部分华中的山区,每一个种群都已经独立演化了很长的时间,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演化历史。这次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它们,为这个物种增加了一个种群,丰富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能为这个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石胜超说。
石胜超还透露,科研团队在南岳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对崇安髭蟾等物种进行濒危等级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他希望,在下次濒危物种等级评估时,这些建议能够被采纳,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的两栖动物。
潇湘晨报记者 章杨梓昕 通讯员 周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