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茶韵袅袅,安化传统村落“仪态万方”

2024-10-08 09:20: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军 郭朵朵] [编辑:刘茜]字体:【  
茶市古镇唐家观、茶园明珠梅山村、千年古茶道黄花溪村、万里茶道起点之一洞市老街……

马路镇马路溪村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军 摄

唐家观古商业街一瞥。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军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军 郭朵朵 通讯员 夏征宇 陈垚

茶市古镇唐家观、茶园明珠梅山村、千年古茶道黄花溪村、万里茶道起点之一洞市老街……在安化县青山绿水间,古民居、古廊桥、古茶亭和茶碑等与安化黑茶相关的文化遗存如璀璨繁星,光芒四射。从保存完好的木结构民居,到多姿多彩的风雨廊桥;从茶香袅袅的茶馆,到历史悠久的黑茶加工厂;从山间铃响的运茶马帮,到声名远扬的古茶驿站……行走安化,让人感觉时光流转,古韵悠长,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激荡心间。

从2012年至2023年,安化县黄沙坪老街、马路溪村、唐家观社区等14个村(社区)先后入选第一批至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安化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为全县“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日前,安化入选全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活化利用护乡土

江南镇黄花溪村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中俄万里茶道湖南段的起点之一。该村临溪的山边,至今仍保留着一排当时供行旅商贾歇息的歇火铺。

“这里上下两根柱子不太一样,我们请老工匠把快腐朽的柱子换掉了,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古建筑的保护就是要做到‘修旧如旧’。”该村原住民、安化县林业局退休干部王以戬介绍,村里花费10多万元修缮百年民居,历时五六个月,获得省文物专家的好评。

安化县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标准及责任主体。通过实施挂牌保护、整体风貌维护、传统民居修缮和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县、乡镇、村、村民小组分级保护体系,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合力。通过实施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整体保护工程,修缮大量传统民居。目前,安化县建档传统公用建筑720栋、传统民居718栋。

修缮维护是保护传统建筑的常用方法,“以用促保”“活化利用”才能使传统建筑“活”起来。安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学理介绍,安化把传统民居改造为茶室、手工作坊、民宿、直播基地、研学基地和传统建筑遗产体验点等,推动传统村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东坪镇裕通永茶行再利用,打造为安化黑茶传统建筑物体验点,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

产业赋能富乡亲

“欢迎光临!”走进东坪镇唐家观社区雯湘记茶行,老板李雯热情地招呼客人。

原本在福建制茶的李雯,2022年回乡租下唐家观一间老宅,当起经营茶行的“雯掌柜”。她早就想找一处能体现安化茶文化的地方开个茶庄,“找来找去,还是唐家观最合我的意”。除了线下品茶,游客也能线上买“雯掌柜”的茶叶。

唐家观是一座千年古镇,现存76栋保存完整的古商铺和14栋吊脚楼。唐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完桃介绍,唐家观正围绕黑茶产业打造新的商业街,振兴千年古商埠。2023年初,老街举办千年古镇唐家观首届年货文化节,文艺表演+互动体验+购物,吸引5000多人次游客到场体验,带火了文旅消费。

在安化14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有7个属茶叶种植、毛茶加工主产区,5个分布在茶马古道沿线,还有2个为茶叶集散贸易区,共同组成“万里茶道”起点生产、加工、销售的独特体系。安化结合黑茶产业发展,以传统村落所在的茶马古道、资江风光带为依托,打造历史人文型“商贸新颜”、产业发展型“茶旅古韵”、生态休闲型“临湖赏茶”3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带,激发传统村落经济活力。

安化县渠江镇的“渠江薄片”被誉为“黑茶之祖”,“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走入渠江镇中国传统村落大安村万福山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矗立于小河之上的木屋,精品民宿、木质栈道、木椅、茶吧和农家餐厅等错落有致,游泳池、空中单车、户外野炊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景区绿植茂密,空气清新,犹如一个天然氧吧。万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北星介绍,他2016年返乡,利用家乡旅游资源优良、黑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今年1至8月,景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相关从业人员45人,其中村民28人。每年平均发放员工工资18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农产品152万元。

安化县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传统村落资源,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通过恢复古码头、青石板路、老街铺装等历史景观,修复传统村落的肌理格局,打造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今年上半年,全县传统村落接待游客191.6万人次,综合产值达18.56亿元。

文化体验留乡愁

黄沙坪老街的永泰福茶号是安化黑茶的百年老字号,历史上主营千两茶生产。目前,永泰福黑茶由李胜夫、李立夫兄弟联手经营,李胜夫是千两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过去茶商为了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圆柱形,每支定为1000两(老秤),因此取名“安化千两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胜夫告诉记者,他从小学徒到非遗传承人,用40余年时间让数度中断生产的千两茶得以恢复,守护住了这项百年技艺。

安化县拥有包含黑茶制作技艺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7项。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两年举办一期非遗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全县拥有非遗传承人61人、民间手工艺大师156人。

安化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谌纯章说:“传统村落保护,不仅要保护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更要系统性保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文化生态。”

马路溪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是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马路溪村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省文旅厅工作队2021年入驻马路溪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对传统村落民居古建筑群、青云洞、古楼坡茶园、马路溪等资源进行开发。

“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地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行走在马路溪村传统建筑群间的小路上,驻村工作队队长胡振国指着路边充满特色的围栏和墙绘介绍,工作队入驻后,发现不少游客游玩时难以与本地文化产生“共情”,村里通过增设围栏、墙绘等趣味性的点缀,引领游客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安化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负责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利用的规划编制,并与安化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负责推进传统村落与茶旅融合。该中心主任谭寒晖说,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俗风情的集大成者,安化33座风雨廊桥造型独特,为安化山水风光增添神韵,也将人们记忆中的家园浓缩在河畔桥边。

(一审:蒋宇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