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卓有建树、性格独特鲜明的大师级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卓越智慧是启迪后人的一部大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面描绘百年文人历史的《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与读者见面。
该书历经6年精心编纂,共6卷8册,涉及王闿运、蔡元培、鲁迅、陈寅恪、邹韬奋、茅盾、冰心、巴金、钱锺书、穆旦、金庸、林燕妮等百年间的155位文化名人。揭示了文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奋斗与坚守,以及在学术、教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本文为该书主编所作前记,有删减。
梁由之
2012年秋,我在北京出席《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下称《百年文萃》)首发式。我是这套三卷本的总策划兼主编。两位协助我做这套书的小兄弟说:“越做感悟越深,超级开心,书拿到手,感觉如同伴随梁兄上了一趟珠穆朗玛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说:“所有的窗户都打开了。”
五六年后,我开始考虑再编撰一套《百年文人》,使之与《百年文萃》呼应互补,形成双璧。二者的内容和体例,同中有异。《百年文人》更注重人物,篇幅更大,可读性更强,纵横百年,广涉文史,期待能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乐趣和更深邃的思维空间。
《百年文萃》算是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逐年选入文章,侧重社会史尤其是思想史。
《百年文人》则不然,近乎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按生年先后排列,各设条目。全书六卷八册约三百五十万字,收一百五十五人。从王闿运(1833—1916)始,至林燕妮(1943—2018)终,取其约数,首尾百年。
入选人物,“中华民国”成立时,必须仍在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必须已出生。古话说盖棺论定,故不收在世人物。去年中截稿,按卒年计,前年先后去世的沈昌文、余英时和李泽厚,是该书最后离世的三位人物。百年以还,逝者如斯,大部分固然已有定论,但亦不乏“横看成岭侧成峰”、难解难分、聚讼纷纭的案例——本书以“清晰或模糊的背影”为副标题,缘此。
所谓文人,主体当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诗人。随着科技进步和分工细化,也包括进去文史学者、教育家、报人、编辑出版家、图书馆专家、翻译家等诸多小方阵,若干人兼具多重身份。所选人物及文章,在尊重客观标准的同时,注意充分展现主编及其团队的专长、旨趣及偏好。
所收文章,要收什么固然不能随心所欲,不收什么则完全可以自主。长篇大论、蜻蜓点水,正身、侧影,亲历、轶闻,正襟危坐、旁敲侧击乃至嬉笑怒骂,正、反、合,兼容并包,不拘一格。亲炙者优先,后来者追述研究文章作为补充。无意贪大求全,但务必言之有物,成一家之言。立场、角度、性情、学养、笔法,各有不同。各呈其妙,不乏名文、美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读性很强。诸文参读合观,不啻是一篇篇能搔着痒处又别具一格的人物传记,或曰行状。颇见饶有意趣的互文,即某乙写了某甲,某乙又被某丙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选文大抵原文照录,以存其真。个别措辞和字眼未必合乎时宜, 相信以本书读者的眼力,自能分辨鉴别。尽量找到原始出处,附注于篇末。少量一时找不到的,载明录自何种书籍报刊。某甲写某乙,有几篇经过原书编者摘录拼合的,均予说明。原有注释的,无论脚注尾注,统一以脚注照录。文章以本名及常用笔名以外名号发表或出版的, 附注说明。作者为外国人和一篇描写两人或多人的,放在该条目后面。家人和亲人的文章,一律置于末尾。收文从百年前一直延伸到近几年出现的新文章,特别注意新的观点和动向,在正文和简要述评中予以呈现或提示。标注籍贯,以出生时的行政区划为准。
因为了解不深、资料欠缺、旨趣未合、不合时宜及篇幅有限等原因,一些名人名文未能入选。但可能选了他一篇或多篇文章,可算是另一种方式的表彰、纪念和致敬。部分文章予以存目,作为延伸阅读, 其价值和意义与正选文章相等。
至于内容,一如《百年文萃》。除了正文,还包括入选人物简介、文章简要述评及原始出处三部分。人物简介和简要述评,是选文之外, 我和助手们最为经心着力之处,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字斟句酌殚精竭虑,期待并相信物有所值。各条目前,胪列一百五十五位人物头像和签名手迹,是本书全新特色和一大亮点。
编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全面展示百年中国风云变幻艰难曲折的社会发展变迁,各色文人生龙活虎斑斓多姿的生活道路和文章特色, 为亲爱的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一套较为全面的高质量文本, 俾使在如何阅读、写作、做人、处世诸方面,有所借镜和助益。亦可借此保存资料,播种良知,启迪智识,拓宽视野,更深入更具穿透力地认识和了解百年先贤的面貌和吾国吾民的特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