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总有一种精神代代相传,总有一种情怀薪火不灭。
从革命年代到建设年代,再到新时代,一个个普通又伟大的中国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接续奋斗。
一件件革命文物,凝结家国情怀,镌刻不朽岁月。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湖南日报社联合湖南革命军事馆专班,推出《祖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从湖南革命军事馆(筹建)征集到的革命文物中精选有代表性的数件文物,寻访其背后的故事,记录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动人身影,讲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值得永远铭记的故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通讯员 高辉
“这幅湘绣是爷爷罗亦农留下的。现在把它送回湖南,是它最好的归宿。”9月27日,罗亦农烈士的孙女罗渝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今年6月,得知正在筹建中的湖南革命军事馆面向社会征集革命文物,远在北京的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工作人员。
仔细端详这幅湘绣:只见一头高大威武的雄狮伫立山巅,金黄色的鬃毛蓬松而茂密,它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威风凛凛。
这幅今天看来依然精美华丽的湘绣作品,凝聚了一个革命家庭代代传承的动人故事。
罗亦农是湖南湘潭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曾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罗亦农奉命撤离上海,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湖北的一次会议上,罗亦农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一位女同志深受鼓舞。她便是罗亦农的第三任妻子李文宜,时任妇协组织部长。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为掩人耳目,根据组织安排,罗亦农与李文宜假扮夫妻开展地下活动。其间,罗亦农常常以请客打牌为名,秘密召开会议,李文宜则暗中放哨。他们还以采买生活用品作为掩护,传递情报。这幅湘绣就是当时采买后罗亦农送给李文宜的。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央长江局,罗亦农奉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李文宜随罗亦农一同前往。
朝夕相处,两人互生情愫。1928年元旦,罗亦农和李文宜正式结为夫妻。
新婚仅3个月时间,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罗亦农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审讯,罗亦农始终坚贞不屈,并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6天后,罗亦农在龙华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中共中央在《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专文《悼罗亦农同志》:“亦农同志被害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
在狱中,罗亦农给妻子李文宜留下一封遗书,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和期许:“哲时(李文宜原名),永别了,灵其有知,将永远拥抱你,望你学我之所学以慰我。”
罗亦农牺牲后,李文宜化悲痛为力量,遵照丈夫的遗嘱,继续坚持革命道路。此后,李文宜未再谈婚论嫁,她将这幅湘绣视若珍宝,一直带在身边。
1954年,罗亦农烈士唯一的儿子罗西北从苏联回国,经时任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牵线,李文宜和罗西北这对“母子”终于相认。他们之间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思念的人——罗亦农。李文宜对罗西北视若己出,后来将这幅自己珍藏多年的湘绣赠予他。
此后,这幅湘绣一直挂在罗西北家的墙上。尽管因工作原因辗转各地、多次搬家,罗西北和家人都始终保存着它。这幅湘绣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罗西北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行。他扎根水电系统,先后参加了刘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成为我国动能经济和水能规划方面的知名专家。
烈士不朽,精神永存。罗渝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未曾见过爷爷,但是每次看到这幅湘绣的时候,都能感受到爷爷那一代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决心。
“这幅湘绣陪伴我们家几代人走过了近百年岁月。”罗渝动情地说,尽管舍不得,但还是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它该在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这幅湘绣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爷爷的故事,让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