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王小义∶“只手”托起山村孩子求知梦

2024-09-29 09:11:0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王小义在科技课上,给孩子们讲解光学知识。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宛俊余 摄

【名片】

王小义,男,48岁,中共党员,双峰县锁石镇育贤小学校长。1995年8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从教29年来,他扎根偏远乡村学校,默默耕耘,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才华和爱,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日志】

9月25日,周三,晴。

今天,孩子们有福了!一位从省城来的科创教育名师送教上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的科普课,还有400多本科普书籍。

这位老教师很用心,背了大大小小3个书包,里面装满了由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的物品,通过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发明创造就在身边。

孩子们完全被他吸引住了,眼睛瞪得像“探照灯”,射出好奇、求知的光芒。还别说,今天这堂课,不仅给他们打开了新“视界”,也给我打开了新思路。

随着国家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课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可是,学校没有科学老师,要上好科学课也有一定的门槛。2021年,我刚来育贤小学时,年轻的老师有些畏难地说:“校长,科学课,您亲自上吧!”

从事乡村教育29年,我早已有觉悟:要让自己成为全科老师。这些年来,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除了英语不行,其他科目我差不多都上过。我始终坚信,为了孩子们的学习,逼逼自己总可以的。

但是,科教兴国不是一句口号。科学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进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保证内容的广度,让学生对不同领域有初步了解,又深入讲解一些关键概念,这是一个挑战。

教育事比天大,既然选择,就要承担。我深知科学课是非常严谨的课程,来不得半点敷衍。

于是,我加强学习,广泛浏览科学新闻和科普杂志,网上查找资料、实验报告等,了解最新科学发现和教学方法,并采用实验、游戏、故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农村缺教具,我就用业余时间制作幻灯片、卡片,甚至用泥巴制作教具。我时常挑着担子去学校外面挖土,虽然一只手拿锄头很重很不方便,虽然沉甸甸的扁担在单边肩膀上晃得厉害,但只要想到我挑的是“教具”,心里就美滋滋的。

为了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概念,我带着他们一起和泥制作长方体、正方体……他们的小手灵巧多了,一下子就制造出很多可爱的小模型。而我只能用一只手不断地揉捏泥巴,将其往地上敲打,使它们越来越规整。孩子们一边听课,一边对着自制模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很快就把该学的知识点掌握了。为了让他们了解自由落体、单摆等运动,我也搓了不少泥巴球,就连家里的绳索、锁芯、木板等,能用上的也都用上了。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我相信,广袤的乡村大地,一样是科学的摇篮。只要有兴趣、多观察、勤思考,科学无处不在。

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上科学课,特别是做科学实验的课。一双双求知的小眼睛,一个个惊讶不已的神情,都是我坚持的动力。我趁机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激励他们做追逐梦想的少年。

我时常跟孩子们说:“石板里面的笋生长出来会格外粗壮一些,因为它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拿我自己为例,虽然年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手残疾,右腿比左腿短了5厘米,但身体残疾从来不妨碍我思考,更不能阻挡我前行的脚步。

如今,在孩子们的求知路上,我更加要求自己“跑”起来,为他们指引方向。

时光不语,岁月流长。那巍峨的黄龙山、清澈的车田河,泥泞路上那一深一浅的脚印,黑板上用左手写下的一行行粉笔字,都可以见证:就算我只有一只手,我也能用自己羸弱的臂膀、无悔的青春,托起乡村孩子的求知梦。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整理)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