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实验室。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王铭俊 彭可心
2023年,湖南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首次突破50%,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国家队”,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位居全国第5,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经贸“朋友圈”遍布23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跃上1100亿美元大关……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4年来,湖南牢记嘱托、咬定目标,凝心聚力打造“三个高地”,推动制造业锻造新实力、科技创新汇聚新动能、开放发展实现新跨越。
产业为“根”,锻造先进制造业看家本领
8月19日,在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施工现场,由铁建重工和中铁十四局联合打造的“深江1号”盾构机抵达海底106米处,顺利完成掘进任务。由此,“湖南造”盾构机创造出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海底掘进最深纪录。
从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到最大直径盾构机,从高速动车组到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回望过往,“湖南制造”已然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一项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尽显湖南先进制造业夺目风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湖南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爬坡过坎、由大变强。
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高地的强大合力。
深化调整、优化升级,产业挺起发展“硬脊梁”——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出3个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4个产业集群晋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3、中西部第1。
抢占产业制高点,新动能澎湃——
近年来,湖南滚动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和“100个产品创新强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截至目前,高速高压液压柱塞马达、大型民机起落架、工业CAE软件等84项重大关键产品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诞生了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等一批大国重器。
截至6月底,全省48个“揭榜挂帅”项目累计申请专利436项,获得专利192项。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
以数字化转型为支点,撬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去年3月,湖南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 以加快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让千行百业“数字化”武装,让万企千态“智能化”前行。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质量管理“控得精”,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型的关键支撑。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新建设智能制造企业532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843条(个)。2023年,湖南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
科创为“魂”,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搭载山河智能自主研发飞行控制器的无人机,拓展传统航空制造业的边界;发现线虫攻击植物的“命门”,湖南大学相关研究围绕全球性粮食问题不断取得突破;马栏山新媒体中心即将投入运营,争创全国领先的“文化+科技”新地标……
牢记殷殷嘱托,湖南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奏响科技报国的最强音。
新增研发机构866家,月均新增72.2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排名跃升到第32位……
令人振奋的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交出周年答卷:包括“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在内,湖南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坚实地支撑起全省科技创新的“大厦”——“1+2”国家实验室加快布局建设,由“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组成的“4+4科创工程”总体进入实体化运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等成为亮丽名片。
集众家之所长,团结协作、共同攻坚。由此,湖南锻造出一批可挑起千钧重担的科技力量——
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成功投产,助推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迈出坚实一步;由鲲鹏CPU、飞腾CPU、“麒麟系统生态”构建的“两芯一生态”,撑起国家信创产业脊梁;崖州湾实验室与我省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约,共同打造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创新成果,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星河。
以湖湘之所能服务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全省创新综合实力连续进位到全国第9位。2023年,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位居全国第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万亿元,增长8.9%。
扩容“朋友圈”,开放湖南融入世界大舞台
日前,长沙国控集团下属湘船重工建造的55米长超级游艇,在靖港古镇湘江水域顺利下水。
这艘游艇是湖南首艘出口欧洲的超级游艇,总重量达1081吨,历经一年半建造,造价近1亿元。预计今年年底交付,将扬帆希腊爱琴海。
“湖南造”超级游艇乘风破浪,是开放湖南勇闯海外的缩影。
前8个月,湖南省进出口3699.2亿元,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6963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705家,进出口1713.9亿元,增长16.5%。
月初,一批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冷冻羊肉运抵湖南,这是我国首次从非洲进口羊肉产品。
目前,湘非外贸几乎覆盖非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前8个月,湖南对非洲进出口340.4亿元,贸易规模继续保持中西部第1。
真抓实干、活力满满,吸引更多外资把目光投向湖南——
1至7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51家,增长30%。益海嘉里中央厨房、碧迪医疗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首个QFLP试点项目和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落户长沙。
抢抓机遇,湖南招商引资新招迭出。8月,我省发布《招商引资正面清单》,加强对基层招商引资工作的正面引导,力争在新一轮招商生态变革和优胜劣汰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让更多企业愿意信任湖南、投资湖南、深耕湖南。
“抓招商、拼经济、促发展”的强烈信号释放,一大批湘商陆续“归巢”,建设家乡。今年前7个月,全省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900家、累计到位资金3891.5亿元。
五大国际贸易通道不断拓宽,湖南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1至8月,省内发运中欧班列745列,增长9.9%;湘粤非铁海联运发运668列,同比增长60.6%;怀化东盟班列发运646列,同比增长137%。长沙航空口岸在飞国际客运航线16条,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65.6万人次,增长173.7%;在飞国际货运航线6条,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4.6万吨,增长24.5%。
扩大开放,拥抱世界,不仅要建设通道,更要打造开放平台。
近日,湖南—尼日尔经贸深度合作联动功能区签约,这是湖南在非洲建设的首个联动功能区,湘企可抱团出海、集群式发展,湘非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肯尼亚当地时间5月9日,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非洲投资贸易促进合作交流会在内罗毕举行。会上,肯中经贸孵化园二期项目、坦桑尼亚农业合作项目等10组企业进行贸易签约。
依托两大国家级对非合作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湘非经贸开启合作新篇章,湖南正迎着开放东风,融入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