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77)丨江湖之远有高人,斯人可遇不可求

2024-09-14 08:52: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玉文] [编辑:兰宇琪]
字体:【

他终生务农,只读过六年书,却有着文人的风骨,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楹联家。

李曲江,这位出生于沅江市泗湖山镇三洲咀的一位农民楹联家,曾为沅江洞庭阁题写过一副豪气冲天的楹联:

带剑登楼,七泽风云驰铗底;

凭栏把酒,九天星月落杯中。

冒着酷暑,记者来到浩瀚的南洞庭湖边,只见沅江洞庭阁雄踞湖畔,此阁是沅江市为庆祝1998年抗洪胜利而修建的纪念楼阁,为五层八方攒尖顶楼阁式仿古建筑,共高四层。记者登阁而上,凭栏远眺,南洞庭风光可尽收眼底。李曲江的这副联就曾刻挂在倚防洪城墙而修建的洞庭阁上。

一副联,是一段藏在岁月里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爱写楹联的老人一生的标注。

8月下旬,记者相邀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石印文,为我们讲述李曲江,这位农民楹联家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豪气干云 农民楹联家的高超技艺

沅江洞庭阁。

八月的南洞庭湖区酷热依旧。

记者一行人烈日下来到位于湖边的洞庭阁中,临窗而立,便可感受到洞庭湖曾经的汹涌澎湃,遥望着浩渺烟波,心中不免也沾染几分豪情壮志,站在李曲江曾题联的洞庭阁前,石印文啧啧称赞,为我们讲解起这副楹联。

“上句开篇就是‘带剑登楼’,以胜利者勇往向前的气概,表达对水患治理、抗击洪魔胜利的庆贺,洞庭湖本属于楚地一泽,却在联中敢放出豪言,将‘七泽’都收复平定。”石印文感叹道:“下联仍然是豪气干云,‘凭栏把酒’庆祝抗击洪魔的胜利,‘九天星月’都成杯中之物,好大的口气,好宏阔和丰富的想像力!”

李曲江作联,常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其夸张手法往往生动且宏大,观之并不觉得突兀,只让人惊叹。而此联也体现了李曲江作联的典型文风,善用典故以达夸张修辞,如联中的“七泽”、“九天”便分别取典于《子虚赋》和《孙子·形》。

“李曲江写联用典出神入化,此联出手不俗,是一副切事切地而又文采出众、气度超凡的好联。”石印文如此评价道。

终生务农、蛰居乡野,李曲江拥有作为农民的平凡一生,他身上却有着和其他农民不同的地方——以写楹联为终生热爱的楹联家。

客观而言,沅江洞庭阁的这副联,并不能算李曲江的代表作。让李曲江名声大噪的一副楹联,是为当年天心阁征联所题的一联:

登阁上青霄,回首潇湘,是谁将衡岳洞庭和盘托出?

举头近红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云明月信手拿来。

此联并不以传统寓情于景、直抒胸臆表达,而运用意象与象征,兴起无端,却有着俯仰天地、视通万里的挥洒自如。

李曲江最负盛名的一副,当为1993年贺毛泽东母校湖南省第一师范九十年校庆所作的联:

兴学育才,一校非天阊帝阙;

风骚文采,有生超汉武秦皇。

这一副联措辞精炼,多处可见用典,但却能化意为象,经千锤百炼而不见其锤炼之痕。

让李曲江在全国闻名的是他为黄鹤楼所撰的一副长联:

客中携卷此登楼,慨楚汉大江,流不尽崔率才华、孙刘霸气;

劫后凭栏休看剑,愿类黄新裔,都具有康梁学识、黎蔡雄风。

这副长联,气象雄伟,流畅自然,有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奔腾汹涌,声势如雷,大气磅礴,充分体现了李曲江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正如梁章钜所提倡的“文质相辅而不废修词之工”,楹联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一大类,亦是对作者的才华和学识有着高要求,李曲江写联正是二者兼备,且为其中上乘。

天纵奇才 命运苦难人的不屈意志

你读李曲江,就不能只读他联中的斐然才气、凌云壮志,更要读他的逆境磨难、平凡人生。

李曲江生于1921年,2011年去世。这位沅江农民,有着平凡又波折的一生,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强大的盛世。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相反,他真正受教育读书的时间,并不超过6年,李曲江所拥有的除超乎常人的学习天赋外,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孜孜以求的热爱。”石印文说。

李曲江。

李曲江的楹联才力、笔力,是从农村的乡党应酬中逐步习得的。为求生存,早年李曲江在农耕之余,常为乡里乡亲撰写各类工具性质的楹联,虽是挂在乡民家中,甚至有些都不曾挂出,但他所写的对联常常展现出不凡才气,“李曲江如庖丁解牛般将小众的楹联技艺发挥得无比纯熟,言语、典故信手拈来,乡村带给他背朝黄土,却也成为了他文学的沃土。”石印文感慨。

可即便天纵奇才,李曲江的人生也并不顺遂,失偶,丧子,丧女……这一系列的伤心之事,都在中年时期降临在李曲江身上,就连他自己也患上严重胃病,穷困时期只能靠医生救济的药品缓解。

人生几大苦难,都压在了这位平凡又努力生活的农民身上。

如若说李曲江文风似李太白的豪迈大气,那么他的人生形象则更像是一生乐观的苏东坡,就算受过磨难,历经不幸,他作品中仍不见颓靡之意,反倒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唯有如东坡先生般乐观豁达的胸怀,才能有如此昂扬向上的诗联作品。

名震三湘 楹联奇才的旷世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李曲江在湖南联坛崭露头角,一时声名鹊起,名声大噪。多家媒体曾对他的事迹予以报道,更被誉为“益阳地区首屈一指的农民楹联家和楹联奇才”。2006年,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在益阳举办了“李曲江楹联艺术研讨会”。

“李曲江的楹联有何魅力?竟让这么多媒体和文人争相报道和学习?”记者好奇询问石印文。

“李曲江楹联的魅力,除楹联本身的韵律美、修辞美等多种美感,更是其对精神及文化传承的深刻诠释。”石印文为我们铺陈道来。

生活层面往往决定认知层面,一位饭都吃不饱、病都没钱治的农民,并不止于眼前的温饱和苦难,而是以一种广博的胸怀与格局,登顶于群山之巅,放眼天下。多少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就连身处高位的人都不曾拥有,但李曲江却是信手拈来,将大格局、大情怀在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石印文为记者解联。

“李曲江虽为农民身,但有着一副文人风骨。”石印文道,“李曲江联中并非是关注于一时的‘小我’,而蕴藏着的是心怀天下的思想和价值观,就如‘带剑登楼’一联中,他也并不拘泥于眼前一时一地的场景,更有着天下皆在我心的豪迈壮志。这种思想高度是中国历代积极入世的文人墨客所崇尚的。”

万里挑一的天赋造就他的学识,与众不同的社会经历历练他的才能,时代浪潮下的苦难磨砺他的心志,最终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农民楹联家——李曲江。

那么,还会有下一个李曲江吗?下一个李曲江又在哪?关于这两个问题,石印文只笑着摇头,叹了一句“可遇而不可求”。

记者手记

因为他是农民,所以更显珍贵

朱玉文

李曲江是湖南楹联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也是《楹联里的湖南》绕不开的名字,原因很简单,李曲江的撰联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大家的水平。

李曲江一生留下的大量名联,记者一行在沅江采访,只发现洞庭阁刻挂了一副李曲江的对联。查阅各地资料,似乎没有一地刻挂李曲江的联语。

或许因为他是个农民——同行者的一句话令我思考。

无须多言,这也许是一种悲怆。这种感觉和现在的一个新梗“文学院抛弃了我,文学并没有抛弃我”有些类似。

所幸,沅江当地的乡贤为了传播李曲江的楹联艺术做了很多不遗余力的工作,李曲江的楹联集早已出版,当地成立的洞庭湖文化研究会还专门研究李曲江楹联和李曲江现象。

李曲江的优秀之处,不仅体现在他的楹联成就上,更在于他作为一个个体所展现出的生命力与勇气,以及他通过楹联传达出的深刻情感和社会意义。

点评嘉宾:石印文

湖南益阳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益阳市文联副主席、益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系湖南楹联文化品牌“湖湘楹联七子”之一,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之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姚昕玥 朱玉文

摄影摄像/田超

剪辑/戴钺

设计/袁向群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