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毅魄萃名山——寻访南岳抗战纪念建筑群

2024-09-02 07:50: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鹰崵] [编辑:伍镆]
字体:【

南岳忠烈祠,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罗铭 摄(湖南图片库)

南岳忠烈祠全景旧影。 作者供图

络丝潭五十四军陈烈军长纪念塔旧影。作者供图

南岳祝融峰。周翔宇 摄(湖南图片库)

鹰崵

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佛道圣地。抗战时期的衡山,曾召开南岳军事会议,办过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对抗战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衡山有着中国最大的抗战纪念建筑群,每逢春、秋之祭,成群结队的祭扫者齐聚忠烈祠,缅怀悼念抗战英烈。

忠魂有托、名山增色,古老的南岳,荣膺“抗战名山”的盛誉。

1.巍巍忠烈祠

从衡山山麓的胜利门举步上山,一路上斑驳的纪念碑塔潜藏在道旁密林,远处可见青色瓦顶的民国建筑点缀冈峦之间。厚重的抗战史脉络,沿着主干道不断延伸。

香炉峰下的忠烈祠松柏依依,高山仰止的观感油然而生,这里号称“小中山陵”。山门、纪念堂、享堂沿中轴线递进排布,建筑物作为纪念符号,无不被建造者赋予特殊的涵义。

山门后建有四小一大炮弹造型的七七抗战纪念塔,象征着“五族”共同抗战。曾临阵指挥安亭战役的薛岳,不忘在纪念堂背后建立一座形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安亭战役纪念碑。

拾级而上到达享堂,堂中安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及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饶国华、王铭章等抗战殉国将领牌位,祀以国典。游人对“忠烈祠”悬匾啧啧称奇,纷纷热议“烈”字笔画少了一点,是否隐含“烈士少一点”的寓意?

形制如此宏大的忠烈祠落地于南岳衡山,多少有点偶然成分。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称阵亡将士曝尸战场对士气打击至大,引以为最大耻辱。会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受命在衡山选址筹建阵亡将士公墓。

在薛岳的蓝图中,不仅规划了集体、个人墓区,还辟出供奉牌位的忠烈祠,远超蒋介石许诺的范围。重庆方面拍来电报,指示全国性的忠烈祠应由中央统筹,地方不能单独修建。薛岳电陈辩称为岁时祭扫便利,才在墓侧建筑祠宇,与中枢祭祀不相冲突,意谓忠烈祠非建不可。

也许是拗不过这位虎将的坚持,庞大的工程最终获批。1940年9月10日,南岳忠烈祠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第二期于次年11月5日兴工,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

民国时期,首都忠烈祠一直未建,南岳忠烈祠某种程度上补缺了“崇祀全国忠勇烈士”的功能。如今,这里被誉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抗战烈士陵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罗荣桓、陈毅、程潜、王震、罗瑞卿等,先后来南岳视察,前往忠烈祠参观或凭吊,并对管理保护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2.阵亡将士碑

按照南岳忠烈祠建筑规划,祠宇东、西两边的山地设将、校、尉墓位279座,士兵集体墓地另行划定。随着抗战渐向相持阶段过渡,为国捐躯将士数量日增,图纸上的位置陆续成为各部队圈定的阵亡将士坟茔。

于是,自忠烈祠以下至华严湖畔,环列着七十四军公墓、六十师公墓、一四零师公墓、五十四军纪念塔、五十三师纪念塔、十四军纪念塔及十四师纪念塔。

位于忠烈祠西岗前端突出部的七十四军公墓,堪称忠烈祠建筑群的代表作。七十四军多次力敌日军,荣获最高荣誉“飞虎旗”。为纪念京沪、兰封、张古山、上高、长沙、五峰山等战役中阵亡的万余名将士,七十四军在此修筑衣冠冢。

出忠烈祠山门右转,道旁“游人至此、脱帽致敬”石碑,引导瞻仰者进入参拜的甬道。墓园规模不算宏大,牌坊、华表、纪念塔与墓冢依据山势从容布局,充分展示了核心后置、左右对称的中式陵园建筑特点。在建成初期,山体视野远较现在开阔,陵园庄严恢宏,远观如猛虎下山,是为南岳一景。

1995年,七十四军公墓完成修复。拂去历史劫难的尘埃,纪念塔上的字迹得以恢复。灰褐色的青石块紧密堆垒,题刻体裁不一、字体各异,文采斐然的书艺,在山林的光影间极显哀荣。

近年,六十师公墓、五十四军纪念塔、五十三师纪念塔、一四零师公墓先后完成重修。七十四军作为修旧如旧的先行范例,凸显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3.将军纪念塔

早在忠烈祠规划建设之前,宋哲元为纪念七七抗战佟麟阁、赵登禹殉国一周年,在麻姑桥旁修建双忠亭,开启南岳抗战纪念建筑先河。

1944年6月衡山沦陷时,南岳忠烈祠相关档案多已焚毁佚失,抗战纪念建筑的具体资料大多无从查证。幸有五十四军陈烈军长纪念塔照片传世,让今人得以领略建筑原物的珍贵点滴。

五十四军与南岳渊源至深。军长陈烈曾任南岳游干班政治部主任,该军曾驻衡山、衡阳整训,号为“还我山河”部队,在粤北会战时收复翁源、英德。陈烈率军驻防云南富宁时,因拔牙罹患败血症病故,遗体运回衡山络丝潭安葬。

其好友田汉赋诗致哀:

粤北曾传虎将名,秋风白马又南征。

岂因烟瘴回锋锐,常为光明作斗争。

清血奈何无药石,埋忠差幸有佳城。

络丝日夜风雷走,犹作翁源杀敌声。

陈烈纪念塔原屹立于络丝潭边西侧高地,建筑风貌高大雄伟,其西式设计在南岳衡山也是独树一帜。建筑物摒弃常见的方尖碑设计,采用回廊灯塔建造样式,风格大胆前卫。塔顶十二道光芒的军徽隐喻照明灯,位于岸上的纪念塔与水文景致高度交融。

这种融合现代元素的建筑意匠以其个性鲜明、富于想象而极具表现力,纪念塔成为络丝潭地标式建筑一般的存在。后络丝潭改建成华严湖水库,陈烈纪念塔亦随之湮灭无存。

除陈烈之外,孙明瑾、章亮基、郑作民、彭士量、罗启疆、胡鹤云、赵绍宗等抗战殉故将领也葬于南岳衡山,他们既有作战阵亡、也有积劳病故,由于当年战事的延宕,部分碑、塔工程并未完成。近年他们的陵墓已相继重建,瞻仰之余,令人感慨抗战维艰、戎马不易。

4.胜利铁十字

祝融峰居七十二峰之巅,亦即南岳顶峰,是奉祀赤帝祝融之地。祝融是南方火神,象征着光明驱散黑暗,文明薪火相传。

1944年8月8日,衡阳守军伤亡殆尽、弹尽粮绝,苦守四十七天的孤城终告陷落。但守衡阳的战士们毕竟是英勇的,衡阳军民作出了重大牺牲。

为此,蒋介石在祝融峰筹建一座十字造型的纪念碑,并题写了碑名。

湖南省主席王东原衔命主持建碑工程。铁制十字纪念碑建在平台之上,象征着牺牲、正义、博爱,设计高度九尺、宽三尺。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纪念碑增高了一尺,为抵御山巅强风,工程师又将碑增厚至四寸。由黄铜灌注的“抗战胜利纪念”碑名,铭刻在蓝黑色的碑正面。

这座总重达750公斤的纪念碑,从长沙出厂后运往衡山祝融峰,最终树立在祝融庙侧的悬崖之上,成为南岳顶峰一道特异的风景。

时光飞逝,铁十字纪念碑现已无迹可寻,遗址上修筑了“望乡台”,是游人如织的热门打卡景点。有形的纪念碑虽已不在,后世人却时时刻刻沐浴在先辈披荆斩棘换取的和平当中。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