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毛泽东经典著作的全新范式

2024-08-23 11:15: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畅] [编辑:刘畅畅]
字体:【

文|杨畅

毛泽东的著作,是写在东方大地上的史诗,是认识和走进昨天、今天和未来中国的必经路径,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好用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陈晋、胡松涛著作的《毛泽东文谭》实现“三种逻辑”的统一、强调“三种历史”的融合、达到“三种特质”的升华,让我们认识了一种研究毛泽东经典著作的全新范式。

实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是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对其著作的研究不仅要有理论逻辑,还必须有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毛泽东文谭》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打破了单一的概念、逻辑或理论这样的纯学术研究的局限,注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在理论逻辑层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文谭》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分为9个专题,展示了其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的立体面貌。

在历史逻辑层面,《毛泽东文谭》通过阐述毛泽东40多篇经典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考证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努力还原这些经典著作的写作“场景”,既有时代背景的写实,也有生动细节的展示。

在实践逻辑层面,《毛泽东文谭》注重落实到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著作产生的问题导向为切入点,围绕在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中推进伟大实践进行深刻阐述。《毛泽东文谭》实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构建出一条系统、明确、有效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路径。

强调写作史、传播史和接受史的有机融合

毛泽东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展现的重要载体,对于毛泽东著作的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毛泽东文谭》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打破了过于聚焦著作出版版本数量、出版内容细枝末节变化、出版修改背景变化的研究范式,着力讲述毛泽东著作写作史、传播史和接受史上的故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写出来、传出去、被接受的传承链条,让毛泽东思想怎么样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得以更为生动的展现。

全书对40多篇经典著作都按照写作史、传播史、接受史的逻辑进路,展示了时代镌刻的“历史痕迹”、破译了不为人知的“文本密码”,彰显了文本创作的“初心使命”。

达到系统性、时代性、艺术性的高度升华

通过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阐述,返回毛泽东的文本现场,感悟毛泽东著作的思想伟力。《毛泽东文谭》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打破了现在概念复述论、情感缺乏论、著作过时论等困境,注重系统性、时代性、艺术性的三种特质的结合升华。

《毛泽东文谭》内页。

在系统性方面,《毛泽东文谭》通过9个专题的阐述,有利于广大读者全面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在时代性方面,有利于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守正创新,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该书不仅能了解当时的中国,也将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新时代和新思想。

在艺术性方面,更强的艺术性表达更具感召性。《毛泽东文谭》善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活用典故,还原情节细节,使其成为一本生动的历史书,让广大读者愿意读、乐意读、读得懂、有收获。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