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时光易失,真爱难忘。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当我再次收到编辑部的退稿时,不禁心烦意乱地抱怨自己文学创作功底是“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生活的那块地方枯燥无味,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光怪陆离的时髦,我发誓再也不写稿了。恰好就在那天,我任教学校的校长来到我的寝室,送给我一大叠最近出版的《湖南日报》。
夜籁俱静时,我坐在那盏用墨水瓶改做的小油灯前,思绪也随着那谷黄色的灯光不断波动。我一遍遍地用心读着那些报纸,报纸上的新闻及其他百科知识是那么丰富多彩,特别是“湘江”副刊叫我百读不厌。
此后,我初生牛犊不畏虎,向《湖南日报》投稿了。编辑部每稿必复。我尊称记者编辑们为“老师”,记者编辑们称我为“同志”。几来几往,我们也算是老交情了。我虽然投稿不下五十多篇,但是一篇也没有发表。于是,我按捺不住了,便诚恳地写了封信向记者编辑们讨教。不出几日,我又收到了一封盖有处理稿子的专章但未署个人名字的回信。信中说:一是要有新题材,二是要有闪光点,三是要有真爱,四是要有凝练的文字。
经过这么一点拨,我茅塞顿开:作文先做人。从此,我迷恋上这从粉笔灰中淘金子的工作。我知道,只有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我的人生才会充实,我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
一只秃笔,一叠白纸,一盏孤灯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最金贵、最快乐、最流连忘返的人生之旅。我把我的“人生点滴”作“爱的倾诉”。感谢《湖南日报》的记者编辑们为我这株幼苗捉虫除草,施肥浇水……我写的《澧水号子》《我当教师的苦与乐》《灾区农家》《“百姓书记”虢光明》《取名儿》《诗人劳模唐纯银》《深柳书院漫记》及《水韵安乡》等文章先后发表在《湖南日报》上。我的文学创作水准相应得到提高,一些作品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上发表。
令我更为惊喜的是,我成长的足迹引起了《湖南日报》记者编辑们的更大关注。他们不时给我一封封充满热情和期待的信,那字里行间纯真而朴实的话语,常常感我情、动我思。我不会忘记,有几篇稿子不宜在《湖南日报》上发表,编辑老师修改后转寄其他刊物,直到文章发表出来,我收到了样刊,才知道又是这些“热心人”悄悄帮了我的忙。
有几年的时间,我因工作及其他原因而无暇静下心来写作, 因而在报刊上很少“露脸”。报社的一位编辑老师写信来批评我:“你为什么这些年没来稿了?你在其他报刊不争‘地盘’了吗?你就这样轻易放弃吗?”羞愧之余,我从此暗自发誓,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通过多年笔耕,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作家报》及《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当我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的时候;当我的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时候……我的心在百感交集中发出感慨:感谢《湖南日报》!
至今,我还珍藏着湖南日报社盖有公章但未署个人名字的记者编辑部们给我的近100封来信,我把它们装成了厚厚的一本,时时翻阅,当成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从未谋面的记者编辑们既教我怎样作文,更教我踏实做人……
哦,《湖南日报》——照亮我人生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