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南日报征文】从1949年8月31日起

2024-08-15 09:41: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钟先鲜]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钟先鲜

在我的记忆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初,家中常常高朋满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报社的老同事,如朱正、俞润泉、张志浩、浣官生等,尹岳中和李均也来过。他们有的是来和父亲聊天,有的是来陪母亲打牌,一般都会留下来吃午饭,甚至再留下来吃晚饭。

父亲喜欢扯谈,母亲喜欢打牌。打牌的在里屋,扯谈的在客厅。那会儿的客厅也是我父亲的工作室,我中午下班回去,常看到父亲坐在那张大书桌前,这些叔叔伯伯们围坐在桌子外围,他们说着笑着。父亲特爱讲话,讲的大都是他们在一起工作,以及他自己在社会上遇到的一些事情。

营盘东路出版局的宿舍房子很宽,母亲专门有一间麻将室。和母亲打牌的也全是报社的老人,他们打的是“算方子”的老式麻将。

父亲好客,从不打牌,但同样喜欢来打牌的老同事老朋友。朱正和俞润泉也从不打牌,只爱聊天,张志浩偶尔参加打牌,浣官生则又聊又打。聊天是父亲的专长,他们聊得“哈哈”喧天时,母亲在一旁听得也很开心。

在他们的谈笑间,我常听到“新湖南报”“经武路261号”“新干班”这样一些名词,也听到过“李锐社长和大家一起吃大灶”之类故事。

前阵子的一个周末,我去看父亲,他叫陪护人员找来一本《走过五十年》,翻到第十六页,缓缓讲起他进湖南日报的故事。

1949年8月5日长沙解放前,他还是在校读书的中学生。在同学谷士均的影响下,他也学着写文章投稿。一写文章便喜欢交朋友,交朋友就喜欢写信,他忙得不亦乐乎。写信的对象由本校扩展到外校,而且有男有女,有的比他大,有的比他小。但都是谈得来,有共同语言的人,如周南女中的尚久骖和刘国音,他发现她们很早就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了。父亲后来投考湖南日报(当时叫“新湖南报”)新干班(1949年9月,社长李锐和总编辑朱九思考虑到今后新闻工作的需要,创办了新闻干部训练班,简称“新干班”,培训了100多名学员),正是这位姓尚的女生(我们后来叫她尚姨)喊他一起去的。

父亲一边说着他的故事,一边费力地翻着《走过五十年》。每翻一页,久病卧床的他都很困难,但他仍然愿意自己翻。当翻到那张印有“钟雄(当时父亲叫“钟雄”)”名字的“录取通知”和叫他马上去“一谈”的“代邮”时,他都一一指给我看。

看着,听着,一个不满十八岁充满对思想和文字的热情和追求的阳光少年的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飘忽。但此时此刻,经过75年岁月的洗礼,75年时光的雕刻,如今让他活着的,仍然是文字与思想。

《走过五十年》上有许多照片,父亲指给我看了那张“新干班毕业纪念”的合影,上面写明拍摄的日期是1949.11.3。但“新干班”第一、第二次“录取新生通知”的日期却是1949年9月6日和7日。父亲在第一次录取的“正取五十一名”中名列第四。“新干班”考试笔试的日期是8月28日,口试日期是8月30日。在口试次日,父亲即在报上见到了一则用花边框着的“代邮”,叫他和另外三位同学“于今日中午十二时来营养餐厅本班招生处一谈”。

父亲匆匆赶到“营养餐厅”,廖经天(“新干班”的主任)对他说:“报社急需要人,你的应试作文《人民拥护人民币》写得还行,就去报到吧,不必来这里了。”廖立马写了一张纸条,折成方块,外面写上“经武路261号李朱社长”,叫他“立刻就去”。父亲第二天就下乡采访了。采访回来,就留在报社当编辑;1953年,他在报社和我母亲朱纯结了婚。

我参加工作也是在湖南日报,如今还是报社的退休人员。从1949年8月31日算起,我家两代和湖南报社的因缘,至今也已历75年,在湖南日报七十五岁生日来临之际,我心中确有太多的感受与故事,但一下子难以述说。只好尽我“二代报人”的一份心意,写上这点文字。

(作者系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的女儿、媒体人)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鲁红)

相关专题:韶华75、历9弥新,向新而行正青春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