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寨什村,渠水河悠悠蜿蜒,与青葱的山峦、广袤的田园以及错落的民居彼此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石猛雷 摄(湖南图片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声田 肖畅
雪峰山绿雾腾腾,沅江水碧波滔滔。田间禾苗青青,溪边绿树成荫……山水作画,将夏日的怀化点染得格外苍翠。
殊不知,这山水不只可作画,还流金淌银。怀化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路径,前不久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怀化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变现?连日来,记者入山林、进企业、访农户,寻找答案。
剥离经营权
激活了山水
湖南补天健康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朝东,见证了怀化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两年多前,该公司相中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三和村一片林地,计划种植茯苓、栀子等中药材,但苦于无经营权,只能“望林兴叹”。
同样“望林兴叹”的,还有承包这片林子的负责人:林木尚未达到砍伐年限,无法变现;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想法,但缺乏技术与资金。
当时,怀化和全国多数地区一样,实施的是林地、林木与林下空间的产权一体化模式,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经营主体必须同时获得林地承包权和所有权,且需具备专业的林木和林下经济经营能力,门槛要求高、筹资压力大、发展难度大。
2022年初,靖州探索实施林地改革,制定实施土地(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对林地经营权及其派生的他项权利予以确权登记,明确可在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经营权,经营权人持经营权证可进行融资抵押、置换、流转。
改革春风吹来,解了湖南药业和林地承包者的“两难”。
湖南补天健康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该林地建设中药材基地,对地上部分产出的铁皮石斛,地表部分产出的金丝皇菊、栀子,地下部分产出的茯苓、黄精、玉竹等经营权进行登记办证。同时明确以劳务合作、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抱团发展。
“登记办证后,我们凭借经营权证获得银行1000多万元贷款。”徐朝东说,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中药材1万吨、产值3亿元,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带动20个村集体经济增收,每村每年至少增收2万元以上。
“目前全县已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465件,涉及林地面积1.65万亩,共发放各类生态产品担保贷款超1亿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林业局改革办主任段丽萍说。
经营权剥离,解开了将林地、林木与林下空间产权捆绑在一起的绳索,沉睡的山林“苏醒”。靖州此项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经营权改革启动后,“苏醒”的不只是村民屋后的青山,还有门前“起舞”的绿水。
白天,和平湖静静流淌。夜幕降临,水幕秀开启。游客登船游龙津风雨桥、和平大桥、天后宫,在“遗世侗乡梦逐月”“沅有芷兮澧有兰”“一纸降书落芷江”等水幕表演中,沉浸式感受“水岸街坊船,芷江不夜天”的繁华。
“和平湖夜游项目,是探索水域三权分离的成果之一。”芷江侗族自治县发改局局长王英介绍,该县从水域所有权、管理权中分离出水域经营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经营权承包给企业或个人,并颁发水域经营权证。承包经营者可对相关水域进行开发,也可流转水域经营权,或用于抵质押贷款。
“水域经营权证到手后,我们启动桥体水幕设计,并获得银行贷款1.5亿元。”和平湖夜游项目负责人张科说,去年,该项目实现营业额920万元,带动街区、文体商旅综合商户营业收入达2000万以上。
贷款模式创新
山水得以“变现”
“生态优势,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怀化市发改委副主任杜军介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71.04%,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居我省首位,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尽管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怀化人“捧着金饭碗受穷”。主要在于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
为打通关卡,怀化成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形成国内首个地市级生态产品核算报告。
“摸清生态资产‘家底’,解决生态资产怎么算的问题还不够;最核心的关卡,在于打通变现渠道。”杜军说。
在实践中摸索,怀化将创新林权贷款模式作为突破口。
“2012年,我们开始探索林权抵押贷款,但进展缓慢,到2021年贷款总额不足300万元。”湖南会同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斌说,“主要症结在于当时政府只负责搭台,唱戏的是银行与林农,缺少风险联结机制,银行不愿贷、林农不敢贷。”
会同县的改革,是在三权分开的基础上,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三权整合,在全国率先推出可交易、可流通的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凭证可向银行抵押贷款,并在林木生产、林下经济种植等方面,享受政策倾斜。
同时,创新推出林权兜底收储、森林商业保险等制度,政府从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兜底收储启动资金,让金融机构吃了“定心丸”。
林斌介绍,兜底收储制度,即借款人逾期1个月还不能还款时,由县林投公司按不高于抵押林权评估值65%的价格进行兜底。偿还完成后,该公司既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将抵押林权处置变现,也可依程序向银行再用林权申请贷款。
森林商业保险,即保险公司向抵押林权贷款人,按照实际贷款额度3‰的标准收取保费。若抵押林木遭受冰灾、虫灾、火灾、水灾等灾害,依据损失程度,由保险公司按程序理赔,最高能获得实际贷款额90%的资金赔付。
“升级版的林权贷,让我们免除了‘收不回’的担心。”中国农业银行会同支行行长刘平铸坦言。
“一棵杉树平均要等20年才能采伐变现,如今,我用700多亩林地的林权就贷了100万元,这让我有了继续扩大造林面积的底气。”林户石建林说。
目前,会同县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30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近4000万元。
以林权贷为桥梁,该县引导企业、合作社、林农抱团发展。林企依托村级合作社,以出租或入股的形式,流转林农零星林地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凭借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向银行贷款,并向村级合作社支付管理费。林农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或分红,还可优先到基地务工。
“公司流转竹林2万余亩,目前已支付5年的土地流转费及村集体管理费300多万,其中仅向泥湾村就支付100多万元。”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苛嘉说,“我们利用贷款进行企业技改扩规,今年产值预计能翻番。”
目前,该县共有8.3万亩林地林权流转到了林企、林业大户,新成立各类林业产业合作社40余个,实现林农得实惠、合作社得发展、企业得效益。
【短评】
为“两山”转化探路打样
廖声田 肖畅
怀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钥匙”,打开“两山”转化的大门。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项开创性的改革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入门”的怀化,还在尝试和探索,而且,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协同推进机制不够顺畅、价值变现壁垒高等问题。如何借助改革契机,将生态优势的“好牌”打成发展胜势的“赢局”,任重而道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此番“打头阵”,给怀化林业经济未来发展,带来了美好希望和无限可能,这或许也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两山”转化实践,探个路、打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