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生物在哪里|崀山朱鹮野外种群迎来“鹮二代”

2024-06-23 19:22: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冠霖] [编辑:张岚]
字体:【

华声在线6月23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曾冠霖 通讯员 兰绍华 罗先武 鄢跃斌)进入6月,丹霞群峰环抱的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凉风习习,稻田里禾苗挺拔时不时还有鱼儿游过,勤劳的人们已在田地里忙碌,头顶偶会掠过几只朱鹮。朱鹮饲养员刘叙勇像往日一样,来到崀山景区禁山脚下的朱鹮保护管理站,观察朱鹮的习性。

鱼稻轮作”护好朱鹮食物链

刘叙勇打开泥鳅池盖,网了数十条泥鳅到桶子里。抬头望去,近处马尾松高高的树枝上,已陆续飞来十来只朱鹮。红顶长喙,脖颈修长,美丽飘逸。它们一边翘首等待着刘叙勇的投食,一边嬉戏,发出酷似人声的“呵呵”声。

2022年,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崀管局”)先后从外省引进了24只朱鹮,在石田村放归大自然。

刘叙勇将泥鳅倒入“鹮田一分”的小田里,又仔细查看了隔壁的“鱼稻轮作”田里的禾花鱼。大约20分钟后,两只朱鹮张开白里透红的翅膀,滑翔过来。它们在“鹮田一分”“鱼稻轮作”的水田上空盘旋一两圈后落下,啄食一条条泥鳅和禾花鱼。此后,又有8只朱鹮从马尾松林里飞出,落在田里觅食。

刘叙勇观察到,朱鹮进食很讲究,只吃活蹦乱跳的泥鳅、小鱼等等。长喙啄紧泥鳅后,在水里左右晃动几次,将泥鳅身上的泥巴洗干净才吃。他还注意到,还有刚会自主觅食十来天的两只小朱鹮,也先后飞过来加入觅食的团队,啄食泥鳅和小鱼。

环境好了,朱鹮安家生下湖南“鹮二代”

这两只小朱鹮的“爸爸妈妈”,标号为3G(雄)和2G(雌)。

刘叙勇回忆,今年3月14日和15日早上,他用望远镜监测发现,2G先后在巢里下了两个蛋。他马上向崀管局资源保护科科长赵佳健报告,得到继续密切监测的指示。

朱鹮的天敌很多,在石田村主要是蛇和鹰。为了确保安全,刘叙勇和崀管局派驻管理站的专家再次来到2G孵蛋的马尾松下,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赵佳健介绍,他们在每个朱鹮巢旁安装了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测保护。在朱鹮巢附近,用油纸将贴近地面的树干全部包裹起来,并在油纸上涂满黄油,防止蛇上树。他们还在巢周围支起一张网,防止朱鹮蛋从高空落下。同时,适度砍去隔壁树的枝条,既要防止蛇沿着隔壁树枝爬进巢,又要保证巢旁空间不太大,避免被老鹰入侵。

在人类的悉心保护下,2G、3G专注于“繁殖大业”,最终诞下湖南“鹮二代”。4月11日和12日,两只幼鸟先后破壳而出。刘叙勇说,朱鹮的食量很大,两只亲鸟除了在管理站旁的饲养区觅食外,还经常飞到较远的地方觅食。

两只幼鸟慢慢长大,就尝试出巢活动。刘叙勇注意到,两只幼鸟出巢后,就不再回到巢里去了,在附近树枝上夜宿。此时,它们仍需要亲鸟觅食喂养。

5月30日清晨,刘叙勇惊喜地发现,两只幼鸟已由“爸爸妈妈”分别带着飞出树林觅食。6月1日,两只幼鸟各自展翅飞舞,已经能够四处自主觅食了。

崀山景区生态环境好,周边的河流、水田和山塘水库内鱼、虾、蟹、泥鳅等水生动物丰富,为朱鹮提供了较充足的食物来源。“我们在7公顷多的水田里开辟了‘鹮田一分’,并升级为‘鱼稻轮作’,为朱鹮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刘叙勇说。

据悉,这里的第一代朱鹮,分别来自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和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年,为了提升南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重建全球纬度最低的可自我维持的朱鹮野外种群,南山国家公园分两批次引进朱鹮24只,并成功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景区放归。

刘叙勇回忆,两批引进的朱鹮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先后放飞,迅速适应了崀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放飞的朱鹮,有17只在石田村活动,其余7只朱鹮分布在周边的联合村、黄背村,稍远的到达金石镇永济村,最远的到达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对于野化放归的朱鹮,专家们的建议是:尽量不惊扰它们。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