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居“动物杀手”榜首,出境游玩警惕伊蚊叮咬引起的登革热

2024-06-23 07:41:0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文/图/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陈思雨 杨正强

入夏后,越来越活跃的蚊子,让不少市民饱受困扰,被叮咬后瘙痒难耐,总想抓挠,晚上的嗡嗡声让人难以安睡,更令人担心的是蚊子还可能传播疾病。

蚊子传播的疾病有哪些?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针对这些问题,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进行解析。

烦恼

家有嫩娃,每年防蚊都是一场“战斗”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王艳,家里有一对5岁的双胞胎儿子。自从有了这两个嫩娃娃,每到夏天她就会因蚊子变得异常焦虑。

随着气温的上升,近期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习惯每天傍晚带娃去小区溜达一圈的王艳,最近发现,几乎每次散步回家兄弟俩身上都有新增的蚊子叮咬的“红包”。 “不管防护得有多严实,小孩总还是会被蚊子咬。”王艳紧皱着眉头表示,因为自家房屋是低楼层的洋房,小区绿化也比较好,家里蚊子多这个事一度让她十分烦恼。尽管严防死守,有时回家开一下门,蚊子就进到了家里,挑着细皮嫩肉的孩子叮。

“怕对孩子身体有影响,不敢用杀虫剂、蚊香。”王艳表示,听说在家里养上几盆驱蚊草、夜来香能驱除蚊子,她赶紧买了几盆;听说烧桔子皮、熏醋、喷洒维生素B1能驱蚊,她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收效甚微。

“现在还是6月,到了8月的时候,蚊子会更加猖狂。”王艳无奈表示,每年防蚊都是一场“战斗”。

危害

传播多种疾病,排行“动物杀手”榜首

“一般雄性蚊子都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而吸血的则都是雌性蚊子,这是因为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李升炉教授介绍,蚊子在吸血前,会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合,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

研究资料显示,因蚊子能兼吸人和动物的血,能传播人兽共患疾病,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其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丝虫病等严重者能致命。

根据长沙市疾控中心的科普材料,联合国数据透露,因蚊子叮咬造成的死亡数据,全球每年都高达72.5万人以上,因此蚊子是名副其实的“动物杀手”排行榜NO.1。

科普

不同的蚊子种类,传播的疾病不一样

【按蚊】

主要传播疾病为疟疾,按蚊别称疟蚊,体多呈灰色,翅有黑白花斑,刺吸式口器,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中华按蚊喜欢在黎明时分攻击人类。

幼虫主要孳生在稻田、荷塘、山溪等环境优雅的天然清水中;成蚊多分散躲在室外洞穴中,部分在居室、畜舍内越冬。

按蚊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疟疾是一种经由按蚊叮咬导致疟原虫感染的疾病,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寒战、发热、多汗。

【库蚊】

库蚊传播的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室内最为常见的蚊子,又称为家蚊。

库蚊的身体一般是黄棕色,翅膀上没有花斑,触须短,触角与口器近等长,刺吸式口器。静止时,身体与停落面平行。

库蚊喜欢在夜间咬人吸血,幼虫主要孳生在下水道、污水沟、洼地积水等污水中。

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媒介是三带喙库蚊的一种,三带喙库蚊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形态与其他家蚊的主要区别是喙中段有一白环。

李升炉介绍,库蚊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丝虫病等疾病。

【白纹伊蚊】

传播疾病为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

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俗称花斑蚊,素有“白领+骨干+精英”的称号,有着卓越的飞行能力,通常只在孳生地周围50—100米内活动。

伊蚊喜欢在白天吸人和动物的血液,通常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积水中。

专家提醒,伊蚊会传播的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该病主要传播媒介。

释疑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

李升炉介绍,以疟蚊为例,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会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

当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疟原虫就会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细胞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细胞并释放一种毒素。

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他红细胞而继续繁殖,使得患者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疟疾感染。

提醒

登革热流行季已到,出国出境游玩需提高警惕

夏季蚊虫日益活跃,由伊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热进入流行季,输入风险较大。长沙市疾控中心非常健康提醒:出国出境游玩需提高警惕,做好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

近期,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美洲地区暴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病例超过810万例。我国周边多国的登革热疫情也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地升高。今年4月,我国海关总署发文,提出要加强登革热检疫工作,保护出入境人员健康。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花蚊子)叮咬进行传播,形成了“病人→伊蚊→其他人”的传播途径。登革热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三痛”),面、颈、胸部潮红(“三红”)等,同时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等。大多数患者会在1至2周内好转,极少数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治疗。 近期到过登革热疫区并出现突发高热、疼痛、皮疹等疑似登革热的症状时,需立即做好防蚊措施并就医,主动向医生说明旅居史和相关情况,配合社区及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做好调查及防蚊灭蚊措施。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