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湖南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2024-06-22 22:20: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利飞] [编辑:洪晓懿]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严守红线,千方百计“稳数量”

5481.31万亩!这是我省现有耕地面积。耕作于这片丰饶的土地之上,2023年,湖南粮食总产量达613.6亿斤。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推动层层落实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眼下,益阳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一装机规模全国第二、华中第一的重大工程,占地面积不小。当初项目选址时,难以避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通过多轮比选论证选址、设计,以及开挖部分周边山体和抬填用地,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最终累计减少占用耕地116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74亩。

保耕地、护良田,大项目换址绕路,小鱼塘也不能多占一分。

在常德安乡县大鲸港镇长新社区,李林是有名的致富能手,他曾把自家7.4亩耕地挖成鱼塘,用来建鱼苗孵化池。

“省里耕地动态监测系统拍到了,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我只能咬牙,抽干水塘,恢复原貌,复垦复耕。”李林感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真不是口头说说。

“我们以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3%的稻谷,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数量是基础。”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全胜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全力确保耕地实至名归。

对占用耕地“零容忍”,开展专项行动恢复耕地、整治撂荒地等。数据显示,我省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耕地数量超过国家目标任务108.65万亩,2023年耕地数量比上年预计净增加约18万亩。

科技赋能,想方设法“提质量”

在浏阳北盛镇河背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田间气象站、虫情测报灯、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设备,助力农户逐步从“经验种植”向“数字种植”转变。

浏发集团文旅公司乡村事务部部长赖台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使有效耕种面积增加,提升粮食产量,“高标农田+文旅融合”“高标农田+田园综合体”等模式,也有利于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要成为良田!近年来,湖南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45万亩,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4250万亩。

高标准农田,耕作土壤肥沃。倘若仅以时间孕育,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成熟耕作层,需要100年甚至更长时间。

寸壤寸金,当珍视如宝。

2020年12月,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经相关流程和手续后,该工程要占用优质耕地2000多亩,总土方量40多万立方米。

地搬不动,壤可否移?经海量论证、试验、研究,省自然资源厅拟定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方案,将40余万立方米耕作层剥离,用于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1700亩耕地提质改造。

在丰裕村,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方案,给原有土壤撒生石灰、深翻耕、压实犁底层之后,再覆盖上35厘米厚“搬来”的耕作土。土地焕新,新增粮食产量超过65万公斤。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李建国介绍,目前,我省已建立全省统一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一库一图一平台”,对耕作层剥在哪、用在哪,何时剥、何时用,怎么剥、怎么用,剥多少、用多少实行“一张图”管控,使宝贵资源实现异地重生。

渐成共识,农民成为耕保重要行动主体

汨罗是湖南“改田尖子生”。2023年,全市推进“小田改大田”6万亩,合力把“巴掌田”变成了“大丘田”、“低产田”变成了“吨粮田”。

“群众热情高、积极参与,是工作推进顺利的关键。”汨罗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冬记得,2021年,桃林寺镇高丰村改田,正愁“钱从哪里来”时,乡贤黄吉光等人先期垫资推进建设。同时,经群众同意,村集体做出了暂免五年流转金的决议,交由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

李建国说,一定要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集体和农民“得实惠”,促使农民成为保护耕地的重要行动主体。

放眼乡野,越来越多老百姓自发、自觉地保护耕地。

在耒阳市大市镇长丰村,黄志成是村民选出来的“湾村明白人”,常常在村头田间讲“守好田、种好粮”的事;发现有人占用或破坏耕地,第一时间劝阻并向他们宣讲耕地保护政策等。“我说话,乡亲们还是蛮听得进去的。”黄志成说,他不拿一分钱,相当于做志愿。

目前,我省已连续3年将耕地保护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于突破耕地保护底线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对于获得激励的市县,分别给予3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