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纯粹 含蓄蕴藉——读诗集《向南不惑》

2024-06-21 09:36: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邝厚勤] [编辑:潘华]
字体:【

邝厚勤

《向南不惑》是青年诗人也人(本名李镇东)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部诗集,由《诗刊》社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系第38届青春诗会诗丛。该诗集与也人此前出版的《晴空向南》《向南而立》《乡愁向南》等“向南系列”一脉相承,是对诗歌执著坚守的热切回望,也是对漫漫人生的冷静观照。

全书分为“一江碧水”“登来雁塔”“雨水之后”“向南不惑”四辑,选取了诗人近四年来创作的百余首新作。这些作品从生活出发,历经四季风雨,“关照时代精神和世间万物,自觉地践行诗人担当与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流转着淡淡的思虑,在反复吟诵中,折射出对生命的感悟”(诗人吉狄马加推荐语)。

捧读《向南不惑》,给我总的印象是质朴纯粹、含蓄蕴藉、开阔高远,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体说来,具有以下突出亮点:

一是撷取题材,视觉独特。也人的诗立足于现实生活,保持着对人与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于亲历中建构诗意空间。他的写作很少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多数作为亲历者进入诗意空间,撷取的题材和意象,都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寻常物、寻常景,读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润眼润心。

如《雨水之后》中的“雨水”,《一江碧水》中的“稻田”,《苹果说》中的“苹果”,《入伏的秋千》中的“秋千”……都在他的观照、描述和思索范围,运用独特的视觉,于寻常意象中寻找出至真至美的浓浓诗意。

二是营造诗境,自成高格。也人在作品中善于把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营造出清新、优美、深远的意境,形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意境美。

如《登来雁塔》:“……登顶,并不算真正的登顶/不像一座山/总有路的尽头/眺望,望不到乡音/每个方位都有着不同的过往”。这首诗同样是以“境”寓“意”,“意”从“境”生,营造出深邃意境的哲理美,读来耐人咀嚼寻味。

三是抒发情怀,正大气象。诗歌的抒情,有“大我之情”与“小我之情”的分野:“大我之情”,即指家国情怀之情,雄浑阳刚;“小我之情”,则限于个人琐碎生活,狭隘纤细,不能给人思想启迪。也人在创作时,较少用第一人称“我”入诗,更多的是让所写对象自行呈现、言说,所抒发的情怀开阔高远,凸显出正大气象。

如《一丘丘稻田泪流满面,被悲痛淹没——沉痛哀悼袁隆平院士》:“阴雨连绵的天,在这个午后骤雨初歇/见孩子扒干净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一个慈祥的身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将自己化为一粒种子,住进了稻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互相命名的男人/从此活在每一粒稻谷里,与季节同行/滋养着粮仓,挺拔着华夏大地的身板”。这首哀悼袁隆平院士的诗,从头至尾未见作者“我”入诗,所写对象自行呈现,抒发的是大众情怀,哀伤而不忧伤、真挚而不矫情。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